学习中华传统礼仪,做有礼有节读书郎

  • 发布时间:2018-12-23 11:15:16
  • |
  • 作者:柳南区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2610次

2018年12月23日上午,柳州市柳南区图书馆举办了中华传统礼仪及汉服认知主题活动。30位小读者在道子老师的引导下体验了一节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课。这天恰是冬至第二天,老师以冬至节气为引入点,先介绍了冬至习俗的由来,继而给大家讲解中华传统礼仪及汉服文化等知识。现场的小伙伴们听得津津有味,知识抢答非常踊跃,和老师的互动也活泼有趣。快来看看他们当天都学到了哪些传统文化小常识吧!

【冬至习俗】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除了祭祖拜神等,冬至的很多习俗都跟“吃”有关,比如吃饺子、吃汤圆、吃馄炖、吃烧腊饭、酿酒等。

老师正在讲授冬至习俗.jpg

*老师正在讲授冬至习俗

【学九九歌】九九歌是中国民间谚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

【画消寒图】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染完九瓣,就过了一个“九”,九朵染完,就出了“九”,九尽春深。在寒梅图的一侧常常写有“试看图中梅黑黑,自然窗外草青青”。由此可见人们熬冬盼春的急切心情。

画消寒图.jpg

*画消寒图

【传统礼仪】中国自古来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义之邦”。根据华夏礼制宏观结构,划分五礼。五礼即国家与统治层面的礼制安排,为“吉、凶、军、宾、嘉”。五礼之中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者是为宾礼中的相见礼。这些礼节都是人们观念的反映,因此每一个简单的礼节背后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老师在教同学们怎么行礼.jpg

*老师在教同学们怎么行礼

【汉服认知】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学习汉服文化对我们了解本民族传统,加深民族感情具有很大的帮助,对华夏礼仪文明的回归、弘扬传统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

古语有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仪渗透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个人修身养性的基础,也是社会安稳有序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传统礼仪也是一种道德文化,学习和遵守礼仪是达成善良人格的重要途径。

合影.jpg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