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 自古知兵非好战——中国古代兵书专题展(二)

  • 发布时间:2023-10-13 11:29:12
  • |
  • 作者:柳州市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2647次

主办单位

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中国图书馆学会

 

承办单位

柳州市图书馆

柳州市图书馆学会


六韬.png

xmwebp.webp.jpg

xmwebp.webp (1).jpg

xmwebp.webp (2).jpg

1697167207046029012.jpg

xmwebp.webp (4).jpg

旧题周太公望撰,可能是后人伪托,或成书于战国时期,原作者已不可确考。银雀山汉墓出土有《六韬》残简,说明该书至少在西汉时便已广泛流传。

该书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部分,其中《文韬》《武韬》主要讲政治战略;《龙韬》以下四部分则涉及军令、军纪、练兵、军事装备、人才选拔、军事战术等内容,是中国早期的一部兵学大全,也是中国古代军事科学的宝贵遗产。


尉缭子.png

《武经七书》之一。此书在历代著录中篇数不甚统一,关于其作者和成书年代,也存在不同说法。一说作者是战国梁惠王时的尉缭,一说是秦王政时的尉缭,还有认为是后人伪托。1972 年,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有《尉缭子》残简六篇,充分证明此书并非伪书,推测为战国中期所作。全书共分二十四篇,广泛论述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攻守的权谋和战法,以及军制和军令。

《尉缭子》吸纳继承《孙子》《 吴子》的军事思想,大致反映出战国时期的军队与战争情况,特别留存有早期中国军队的具体政策法规,为其他先秦兵书所少见,对研究中国军制史具有重要价值。


三略.png

《武经七书》之一。又称《黄石公记》、《黄石公三略》。旧题黄石公撰,相传为秦汉隐士黄石公授予西汉开国谋臣张良。实际约为秦汉时期佚名所作。《三略》是一部专论谋略的兵书,侧重阐述政略,兼及兵略。

全书分上略、中略、下略三卷,综合诸子百家之说,其中上、中略是对前人兵法《军谶》、《军势》的引用与发挥,下略为作者个人的扩展论述。书中论及将帅、士兵和民众各自所发挥的不同作用,颇有中肯见地。


李卫.png

《李卫公问对》全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又称《唐李问对》。旧题李靖撰,或为唐宋间佚名者作。

全书共三卷,九十八问答,一万余字,有记贞观十八年 (644) 以来唐太宗李世民与李靖有关军事问题的言论,多援引古代战争实例和李靖所历战事,参以历代军事名家言论,论述奇正、主客、攻守、虚实、战阵及军制等内容。在方阵队形变换、兵力指挥、阵法训练等方面叙说尤详。所论对阵交锋与设伏掩袭、进攻与防御原则等问题,蕴含着朴素军事辩证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