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家风家训 | 元夕灯火·情与书

  • 发布时间:2025-02-11 15:45:15
  • |
  • 作者:柳州市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2315次

中华家风家训


元夕灯火·情与书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元宵佳节,月圆人团圆,既是家庭和睦的象征,也承载着深厚的爱情文化,被誉为“中国情人节”。灯火阑珊处,月华如练,映照着人间的温情与浪漫。青年男女漫步于花灯之下,猜谜赏灯,寻觅爱情,邂逅缘分。



与西方的情人节不同,元宵节的爱情氛围更加含蓄而深邃。它不仅仅是一个表达爱意的日子,更是一个寻觅爱情、邂逅真爱的绝佳时机。在灯火辉煌中,人们或许会在不经意间,与那个命中注定的人相遇,共同编织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



中华家风家训强调“家和万事兴”,元宵节的团聚正是这一美德的体现。家人共赏灯火,传承孝悌忠信;青年追寻爱情,不忘责任与尊重。灯火不仅点亮夜空,更照亮心灵,让家庭和睦与爱情美满成为永恒的主题。



“那年上元灯会,你给我的那颗糖,此生最甜。”

——《卿卿三思》



“我在前,才能护着你。”

——《与凤行》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女医明妃传》



“我想你永远留在我身边。”

——《苍兰诀》



“我真的希望我自己,我爱的人,爱我的人,都平平安安度过一生。”

——《永夜星河》


这份浪漫与期待,在元宵节的各种传统习俗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其丰富多彩更是为这浪漫之夜增添了几分传统韵味与温馨气息。


吃元宵

“吃元宵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为果馅,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者。”

——周必大《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尝赋此坐间成四韵》


闹元宵

“元宵前后,比户以锣鼓铙钹,敲击成文,谓之闹元宵。”

——顾禄《清嘉录》


赏花灯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唐寅《元夕》


猜灯谜

“商谜者,先用鼓儿贺之,然后聚人猜诗谜、字谜、戾谜、社谜,本是隐语。有道谜,来客念思司语讥谜,又名打谜。”

——吴自牧《梦粱录》


送花灯

“元宵之夜,民间多以竹篾扎灯,糊以彩纸,内燃蜡烛,赠予孩童,谓之‘送灯’。孩童持灯嬉戏,灯火相映,欢声满巷。”

——陈元靓《岁时广记》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样充满诗意与浪漫的传统,深深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将其融入笔端,成为书籍中不朽的篇章,引领着我们通过阅读,穿越时空,在元宵佳节之际一同体验那份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


图书推荐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

著者:陈树千著

馆藏地:[柳东馆] 5F文学借阅区

索书号:I222/7442

简介:本书是一本有关古代节日古诗词的汇编, 全书按元日 (除夜)、人日、元宵节、三月三 (上巳节)、寒食、清明、端午、中元日 (七月十五、鬼节)、中秋、重阳、腊八等11个传统节日的排列顺序, 每一节日之下的诗词歌赋, 又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词、曲顺序编排。


《岁时书:古诗词里的中国节日》

著者:王臣

馆藏地:[柳东馆] 5F文学借阅区

索书号:I207.22/1070

简介:本书以中国的十四个传统节日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近七十首以节日入题的诗词来写。写的既是节日,也是诗词。写的既是知悟,也是人生。


《中国老节日》

著者:聂鑫森著 , 陈安民,

田可插图绘制

馆藏地:[柳东馆] 6F专题阅览区

索书号:K892.1/1084

简介:中国的老节日不仅仅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还有许多老节日, 填仓节、中和节、花朝节、晒书节、立春节、夏至节、三伏节等,从农历正月初一的元旦, 到火树银花的除夕之夜, 一个个老节日, 如一个个星座嵌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天穹, 闪烁出异样的光彩。


《春节简史》

著者:张志春

馆藏地:[柳东馆] 6F专题阅览区

索书号:K892.18/1245

简介:春节不单单是除夕夜阖家团聚和大年初一的拜年活动,而是从冬至、腊八、祭灶、除夕、直到破五、人日、元宵节的整个庆祝过程,期间的每一个节点都关联着中国人从商周直到当下的文化传承与情感寄托。


《过节啦:岭南风俗》

著者:王亮

馆藏地:[柳东馆] 6F专题阅览区

索书号:K892.18/1000

简介:本书分四章,包括春意盎然迎新岁、夏日炎炎听鸣蝉、秋高气爽庆团圆、冬至沁寒望年关,内容包括正月初一迎新年、正月十五闹元宵等。






供稿:借阅部

审核: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