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坐冷板凳,誓守文明灯”。
当全民文保的热潮漫过荧屏,
卷起千层热望,
我们轻叩书页搭成长桥,
引你潜入考古的深海。
指尖划开文字的涟漪,
你将触到——
江南烟雨沁透的良渚古城,
青铜爵中晃动的二里头月光,
古蜀星河下振翅的三星堆铜鸟......
柳州图书馆邀您一起
“探秘考古 守护文明”,
翻阅书籍,
来一场“考古自由行”。
主题书展
时 间:2025年7月7日——2025年7月31日
地 点:[柳东馆] 6F专题阅览区(主题书展)
图书推荐
《从考古看中国》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编
索书号:K87-09/8065
馆藏地:6F专题阅览区(主题书展)
全书分多元一体篇和史料传承篇两部分。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三星堆、金沙、良渚古城、海昏侯墓等考古热点以及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清华简、睡虎地汉简、敦煌汉简等出土文献的内容和价值,全面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源远流长的理念和光辉灿烂的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何以中华:一百件文物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
郑茜主 编,中国民族博物馆 编纂
索书号:K870.4/8740
馆藏地:6F专题阅览区(主题书展)
本书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等历史文化资源,遴选一百件承载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的文物,建构出“物”的谱系的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有力地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走向自觉的历程和历史必然性,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内涵。
《良渚文化与华夏文明》
陈声波 著
索书号:K871.134/7443
馆藏地:6F专题阅览区(主题书展)
本书对良渚文化与华夏文明的关系展开全方位研究。作者对良渚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分期与年代、分布区域与神态环境等问题做了介绍,总结了良渚文化的文明成就,分析了华夏文明中的良渚文化因素,并深入探讨了良渚文化因素融入华夏文明的途经。
《最早的中国:二里头文明的崛起》
许宏 著
索书号:K87/3830
馆藏地:6F专题阅览区(主题书展)
《最早的中国》讲述了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故事,带我们回到距今三千七百多年前的中原腹地,一览当时东亚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的样貌。她有着300万平方米的面积,成为当时最大的中心性城市,她有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官营青铜器和绿松石器作坊等。她让我们看到在史书记载的“夏商之际”,中原文明的发达和影响力。她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后期“满天星斗”中最亮眼的那颗星,不仅采同时代其他文化之长处,还将自己的文明强势推广,体现了距今国家文明和天下观念,堪称“最早的中国”。
《发现三星堆》
段渝 著
索书号:K878.04/7730
馆藏地:6F专题阅览区(主题书展)
本书从文明前夜、青铜器、古蜀王国的政治形态等方面阐述了三星堆文明的内涵,对三星堆文明的农业、手工业、城市、交通、贸易等经济方面,以及三星堆文明与中原及其他地区文明以至西亚古代文明等都进行了描述,探讨了神秘的古蜀文明,并对笼罩着三星堆文明的诸种未解之谜给予了科学解释。
《如何读懂敦煌》
何鸿 编著
索书号:K870.6/2130
馆藏地:6F专题阅览区(主题书展)
本书通过解读敦煌城市的起源、石窟的建造和壁画的制作,从敦煌画内容和形式的有机联系入手,重点剖析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石窟壁画与彩塑,引导读者掌握游览敦煌石窟和欣赏敦煌壁画、彩塑的方法。文字结合丰富的图片资料,以欣赏引趣,从多个角度展示了敦煌艺术的魅力。书中精选大量敦煌画,图文并茂地对敦煌画进行多方位的解读,通过史料梳理等方式,让读者能够细致入微的理解敦煌艺术作品。本书基于严谨的学术考证,叙述通俗,是面向敦煌艺术爱好者的通俗读物。
文明从未孤独流浪,
它只是以不同姿态,
在时光里重逢。
光阴流转五千年,敬畏、智慧、坚守......
无数正向的光照过历史的脉络,
为文明引路。
而下一束光,将在你展开的书页间点亮。
供稿:借阅部
审核:何芳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77号 | 联系电话:0772-2822404 桂公安网备案45020502000036号 桂ICP备05010859号-2 今日访问量:7974 总访问量:17927831 |
![]() 微信公众号 |
![]() 新浪微博 |
![]() 手机门户 |
![]() 抖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