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峥嵘岁月,传承英雄精神

  • 发布时间:2025-08-12 16:43:29
  • |
  • 作者:柳州市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233次

八十年前,先辈们用热血与牺牲铸就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九十八载风雨兼程,人民军队以忠诚与担当,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守护家国安宁。在这个承载着光荣与记忆的年份,图书馆联合军事博物园,特别推出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主题活动 军事报刊/军事模型展”,邀您一同在文字与模型中触摸历史温度,传承英雄精神。


老报刊上的烽火岁月·忆峥嵘

一张张泛黄发脆的老报纸,油墨的香气里浸透着烽火岁月的温度,它们是近现代史上重大转折时刻最忠实的即时记录者。本次展览精选的珍贵报刊,从《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到《人民日报》《解放军画报》,字字句句都镌刻着民族从救亡图存到捍卫尊严的壮阔史诗。

报纸如同被时光封存的立体档案,驻足其间,仿佛能听见印刷机与枪炮声的共鸣,触摸到一个民族在危难中迸发的坚韧与勇气。


抗战史诗

老报纸上的抗战时光

1938 年的《新华日报》,台儿庄战役的连续报道如同一组战地纪录片,战士们 “死也要死在阵地上” 的决绝誓言,书写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在此”。

1945 年 8月-9月,《解放日报》与《新华日报》同步推出的 “日本投降” 欢庆特刊尤为醒目。粗黑的头条标题如胜利的号角,版面上密密麻麻的祝捷电文、街头欢腾的场景描写,都在诉说着同胞们压在心底八年的狂喜。字里行间跳荡着 “我们胜利了” 的呐喊,那份从苦难中淬炼出的民族自豪感,穿越八十余载依然滚烫。

 时光流转至抗美援朝时期,《人民日报》的战地报道成为这段历史的鲜明注脚。1953 年刊登的停战协定签署特讯,标题 “正义之师终胜侵略” 力透纸背。志愿军战士 “保家卫国” 的铿锵誓言,涌现着不畏强权的民族风骨。而《解放军画报》刊登的战地、欢庆的摄影,则以视觉史诗般的力量定格历史,每一幅画面都在诉说着 “最可爱的人” 用热血写就的荣光。


期刊里的烽火征程·望古今

一页页期刊承载着历史重量,藏着从烽火岁月到强军之路的记忆。本次文献展精选记载抗战内容的军事期刊、近现代军事史料与兵器文献,涵盖《文史春秋》《军事史林》《现代兵器》《现代船舰》等,构成立体的民族军事发展史诗。翻阅文献,能听见往昔呐喊,理解英雄抉择,触摸民族从救亡到捍卫和平的力量传承,让文字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爱国主义教材。

抗战文献记录平型关大捷、地道战等,字里行间是 “一寸山河一寸血” 的誓言。《军事史林》解析台儿庄战役战术,《文史春秋》呈现老兵口述的战场细节。

现代兵器期刊展现装备发展跨越,《现代兵器》藏着军工突围路,《坦克》记录装备迭代,《舰载武器》等诉说远海护卫壮志。


模型中的强军之路·共筑梦

军事博物园借展活动

在建军节与抗战胜利纪念的特殊时刻,图书馆的书架间多了些特殊的 “访客”—— 军事博物园精选的武器模型跨越院墙而来,与馆藏的军事期刊文献共筑 “钢铁史诗”。

当油墨香遇见金属光泽,当泛黄书页依偎着精密模型,当军事博物园的模型在图书馆的书架间找到坐标,当建军节的号角与抗战胜利的欢呼在字里行间重逢。这里便不再只是借阅书籍的场所 —— 而是让历史看得见、摸得着、能共鸣的精神家园。

这个夏天,来柳州图书馆与这些特殊的 “展品” 相遇,在模型与期刊的对话里,读懂人民军队的过去与未来。

      展区:柳州图书馆四楼报刊阅览区

      时间:2025年8月1日-8月17日


军事博物园借展模型

现代兵器模型与期刊的交响,在图书馆的建军主题展区尤为动人。银灰舰体的辽宁舰旁,《现代兵器》记载着它开启中国航母时代的里程碑意义。翔龙无人机模型的展翼下,资料中 “高空长航时” 的性能参数,映照着军工科技的跨越。“红旗-17”进程野战防空导弹发射车前,翻开《坦克装用车辆》就可知晓其快速反应、精准拦截的防空实力,彰显着野战防空的坚固盾牌力量。


铭记、传承

当老报纸的沧桑、期刊文献的墨香与军事模型的金属质感相互交织,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力量在此交融。让我们走进这场特殊的展览:在文字中读懂牺牲的意义,在老报纸上重温抗战的史诗,在模型中看见成长的力量,让峥嵘岁月里的英雄精神,成为照亮未来的精神火炬。也让我们一起把老报纸的褶皱拍成故事,把模型的棱角拍成勋章,把文献里的铅字读成力量 —— 毕竟,能与峥嵘岁月合影,本身就是对英雄精神最生动的传承。


供稿:信息技术部

审核: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