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节,又称七夕节、女儿节,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庆祝。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描述,这是文献中最早关于“乞巧”的记载。
乞巧里的“巧”是古代女子希望拥有的巧手本领。相传七月七日是织女的诞辰,女子们在这一天向织女祈求灵巧技艺。
壹 巧解乞巧
听故事,读懂传统节日 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承载着千年传统文化底蕴。为让小读者们深入感受节日独特魅力、读懂传统习俗,柳州市图书馆三中路馆特别策划主题活动,以“学习俗、荐好书、做手工”的丰富形式,带领孩子们度过一个兼具知识与乐趣的传统节日。 活动开场,主持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趣味表达,揭开乞巧节的“神秘面纱”:先从乞巧节的起源讲起,清晰解答“什么是乞巧节”;再细数古人过乞巧节的经典习俗——比如对着月亮“穿针乞巧”比灵巧、品尝寓意甜蜜的“巧果”、虔诚“拜织女”祈愿等。孩子们在生动的故事里了解传统,明白“乞巧”是古人对“巧手”与“智慧”的美好追求。 贰 好书荐读 寻知识,深挖节日细节 图书馆特别精选了适合少儿阅读的主题图书,如《故宫里的传统节日·七夕节》《金绣娘》《七夕节》等。这些绘本图文并茂,藏着课本外的惊喜:不同地区的乞巧玩法有啥不一样?巧果的花纹里藏着哪些祝福?主持人引导孩子们共同探索书中内容,还鼓励大家分享“最感兴趣的乞巧习俗”,现场小朋友们踊跃发言,知识在交流中传递,传统文化也悄悄住进孩子们心里。 叁 巧手DIY 做包包,传递节日心意 “乞巧节”怎能少了动手环节!活动最后,图书馆为孩子们准备了手工DIY材料制作环节。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亲手编织、装饰专属手工包。穿线、拼接、点缀……制作过程中既能锻炼动手能力,又能释放想象力;更有意义的是,做好的包包可直接带回家,送给妈妈、奶奶等女性长辈,将节日的温暖与自己的“巧作”一同传递,孩子们的脸上也满是成就感。 馆员荐书 《故宫里的传统节日·七夕节》 孔庆楠 著, 赵冠亚 绘 索书号:K928.74/1204 馆藏地点: [三中馆] 1F少儿绘本室 [柳东馆] 1F亲子绘本区 本书以故宫为背景,通过喜鹊生病需要救援的童话情节,串联起乞巧节的历史渊源与宫廷习俗。书中穿插顺口溜、节日档案等知识贴士,并配有拼音和有声伴读,适合儿童阅读。绘本将节俗文化与中华美德结合,传递友善、助人等价值观。 《金绣娘》 咕咚 著/绘 索书号:I287.8/6460 馆藏地点: [柳东馆] 1F亲子绘本区 本书讲述罗泾小绣娘勤劳善良、聪慧好学,受四王启发和点拨在七夕当晚悟得十字挑花技艺,向乡亲四邻学得各种纹样,装点美化百姓生活。绘本风格古典明亮、清雅质朴,充满了浓浓的中国民间风味,配合朗朗上口的童谣文字,表达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技艺的热爱与传承,读来妙趣横生,别具风味。 《七夕节》 向华 文 索书号:I287.8/2720 馆藏地点: [柳东馆] 1F亲子绘本区 [三中馆] 1F少儿绘本室 本系列包括16个传统节日。故事从儿童本位出发, 从文本到插画, 都暗藏了许多孩子感兴趣的细节, 贴合孩子的认知和情感经验, 是对传统故事中儿童当代性定位的一次全新探索。在画风上, 有颜色和线条较为粗犷的版画风格, 如除夕; 有典雅水墨风格, 如元宵节、重阳节; 如七夕节; 有水粉印象风格, 如中秋节; 有萌趣漫画风格, 如腊八节; 也有融合民间剪纸和民俗画的风格等。 供稿:三中路馆 审核:黄让辉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77号 | 联系电话:0772-2822404 桂公安网备案45020502000036号 桂ICP备05010859号-2 今日访问量:2425 总访问量:18910604 |
![]() 微信公众号 |
![]() 新浪微博 |
![]() 手机门户 |
![]() 抖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