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韶华|以书为窗,我们看到中国人的“星辰大海”

  • 发布时间:2025-10-10 12:23:33
  • |
  • 作者:柳州市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14次

人类千百年来始终立足地球,仰观宇宙之浩瀚,凝视遥远的天幕。然而,前段时间上映的电影《窗外是蓝星》却彻底颠倒了这一传统视角——它让人类“站”在了星空之中,回望我们这颗悬浮于漆黑宇宙中的蓝色家园。

《窗外是蓝星》以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在轨驻留6个月的任务为蓝本,记录了从起飞、进驻空间站、出舱作业到返回地面的全过程。该片是中国首部太空实拍纪录片,全程由航天员亲自手持8K摄像机拍摄,画面极具沉浸感与震撼力。

“中国首部”“8K超高清”“太空实拍”——每一个关键词都值回票价。正如科幻作家刘慈欣在电影发布活动中所说:“观看时我不断提醒自己,这不是科幻片,而是一部记录现实的电影。”这句话无疑是对影片精湛制作的最高赞扬。

在影片的最后回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时刻——发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实现飞天梦、中国人在自己的空间站开展科学实验,一幕幕的画面记录的不仅是一次次飞行,更是一个国家迈向航天强国的坚定步伐:从载人航天“三步走”到探月工程“三步走”,中国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将远大目标变为现实。

透过神舟十三号飞船的窗,我们可以看到美丽的蓝色地球;而透过书籍这扇窗,我们可以了解中国航天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循着航天人的笔墨与足迹,去触摸那份“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赤诚之心,感受从“东方红一号”奏响太空到中国空间站巡游宇宙的宏伟征程。


   图书推荐

《永远跟党走:中国航天事业的65年》

本书编委会编著

索书号:F426.5/5052

馆藏地点:[柳东馆] 6F社科借阅区

本书记录了航天科工人为国铸剑、强军报国的事迹,讲述了中国航天人爱党爱国、矢志航天的博大情怀,以及激情澎湃的年代,航天人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筚路蓝缕、宏伟壮丽的奋斗历程和破茧成蝶、辉煌灿烂的业绩功勋。


《飞船返回记:中国载人飞船返回搜救的故事》

王朋著

索书号:I253.6/1070

馆藏地点:[柳东馆] 5F文学借阅区

本书作者从亲身经历的点滴细节出发,描述了航天任务中的总体设计和技术细节,讲述了工程研制中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再现了13次飞船返回寻找和航天员搜救历程。


《月背征途:中国探月国家队记录人类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全过程》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著

索书号:V1/1202

馆藏地点:[柳东馆] 5F自科借阅区

全书以“嫦娥一号”至“嫦娥四号”任务为主线,详述月球车结构设计、地外天体遥操作技术、“鹊桥”中继星部署等核心技术,首次公开探测器降落月背的操作细节及月面勘测影像资料。通过航天工程团队第一视角,还原月背着陆的复杂决策链与月面勘测的技术挑战,结合图文解析月球车工作模式、月背地形特征等科学问题 ,兼具工程纪实与科普传播价值。


《新时代追梦火箭人》

李明华主编

索书号:K826.16/4062

馆藏地点:[柳东馆] 6F专题阅览区

本书以50个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的火箭人及团队为代表,把他们对航天事业的忠诚与热爱倾注于笔端,鲜活记录了火箭人工作、生活中的点滴,深刻体现了火箭人的意志、情感。


《杨利伟:中国首位太空探路者》

李玉梅著

索书号:K826.16/4014

馆藏地点:[柳东馆] 6F专题阅览区

在中国载人航天史上,2003年10月15日是个里程碑。这一天,他实现了自己从小到大的飞天梦,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他说: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转眼二十多年过去,倏忽一瞬间,他的名字依然响彻神州大地。他叫杨利伟,是中国首位太空探路者。


供稿:借阅部

审核: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