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传统节日·元宵节”主题活动——国图公开课讲坛视频精选(二):“赏戏听曲”篇

  • 发布时间:2022-02-12 17:45:49
  • |
  • 作者:柳州市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2878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图老专家回信精神,充分发挥图书馆“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谐新春氛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丰富春节期间广大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柳州市图书馆推出2022年“畅读经典 欢度新年”春节主题活动。将国家图书馆优质资源惠及广大市民读者,让全市人民共享文化盛宴,共迎文化新年。

此次为广大读者带来的是国图公开课讲坛视频精选(赏戏听曲),欢迎读者扫描对应的二维码观看赏析。

01中国京剧艺术赏析.jpg

01中国京剧艺术赏析二维码.png

中国京剧艺术赏析

主讲人:刘绍棣

主讲人简介:刘绍棣,男,武汉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曾参与编剧导演了《青衣小吏》、《杨排风招亲》。

讲座内容:本期讲座中,主讲人将为大家介绍京剧的起源、发展,京剧的流派、机构、角色行当、剧目、声腔,以及对汉剧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

 

02文化大使梅兰芳与梅派艺术.jpg

02文化大使梅兰芳与梅派艺术二维码.png

文化大使梅兰芳与梅派艺术

主讲人:秦华生

主讲人简介:秦华生,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副会长兼法人,曾任北方昆曲院副院长、北京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馆长、梅兰芳纪念馆馆长等,出版《宫廷北京》、《清代戏曲文化论》、《金元清戏曲论稿》等,主编出版了《北京戏剧通史》三卷、《清代戏曲发展史》两卷、《京剧流派艺术论》、《中国评剧发展史》、《中国古典小说艺术辞典》《中国公案武侠小说大观》、“梅兰芳研究从书”十二种二十三册,正主持编撰《京剧艺术大典》、《中国昆曲史》三卷等。

讲座内容:京剧大师梅兰芳一生从事京剧、昆曲表演,并凭借其革新精神,对舞台艺术尤其是男旦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代表作品《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已成梅派经典之作。本场讲座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秦华生先生将从梅兰芳的生平经历、京剧事业、梅派艺术特色三个方面切入来展现梅兰芳的艺术生涯。

 

03京剧的文化品格.jpg

03京剧的文化品格二维码.png

京剧的文化品格

主讲人:傅谨

主讲人简介:傅谨,男。中国戏曲学院特聘教授,教育部文科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兼职教授;教育部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文化部艺术研究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人大复印资料•舞台艺术》顾问。主要从事中国戏剧理论与批评、现当代戏剧与美学研究。

讲座内容:京剧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丰厚文化底蕴,它自诞生起就不断吸收其它地方剧种、艺术门类之所长,经过无数艺术家的改革、创造和完善,成为了中国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被国人称为国之瑰宝。本期讲座中,主讲人从京剧的起源谈起,并指出京剧的文化品格有三,即雅俗融合、开放交融、南北交汇。

 04说说唱唱的艺术——中国曲艺.jpg

04说说唱唱的艺术——中国曲艺二维码.png

说说唱唱的艺术——中国曲艺

主讲人:蔡源莉

主讲人简介:蔡源莉,女,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副所长。长期担任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国曲艺志》总编辑部主任,组织全国曲艺志的编纂。1997年2002年两次荣获文化部颁发的“文艺集成志书编审成果”一等奖。参与了《说唱艺术简史》《中国曲艺史》《现代学术史上的俗文学》《中国曲艺通史》的撰写,著有《中国说唱》《民国曲艺史》。发表论文有《论口传心授》《试论曲艺音乐的形式美》《文化氛围与艺术创造》《清代曲艺——雅与俗的融合》等。

讲座内容:本次讲座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研究员蔡源莉老师将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从曲艺的由来、发展的脉络、表现的形式等方面为大家全面讲述曲艺这种艺术门类。

 

05中国皮影戏的历史、现状与传承发展.jpg

05中国皮影戏的历史、现状与传承发展二维码.png

中国皮影戏的历史、现状与传承发展

主讲人:魏力群

主讲人简介:魏力群,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皮影艺术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中国画教学和皮影戏研究工作。

讲座内容:本期讲座中,魏力群老师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谈中国皮影戏的历史、现状与传承发展:一、中国皮影戏起源释疑;二、中国皮影戏的流传发展;三、中国各地皮影戏的艺术特征;四、中国皮影文化遗产的濒危现状;五、皮影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创新。

 

06梅兰芳的艺术成就——中国京剧在海外.jpg

06梅兰芳的艺术成就——中国京剧在海外二维码.png

梅兰芳的艺术成就——中国京剧在海外

主讲人:梅葆玖

主讲人简介:梅葆玖,男。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梅派艺术传人,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代表作《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太真外传》、《洛神》、《西施》等。

讲座内容:梅兰芳先生是我国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他自幼刻苦学习昆曲,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化妆、服装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梅葆玖老师讲述梅兰芳大师很多人并不知晓的生平,包括他是如何去日本宣传京剧、日本歌舞伎和京剧有什么联系等。

 

07周信芳的艺术风范与演剧理念.jpg

07周信芳的艺术风范与演剧理念二维码.jpg

周信芳的艺术风范与演剧理念

主讲人:黎中城

主讲人简介:黎中城,男。国家一级编剧。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和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创作研究班。从事戏曲创作及院团管理近五十年。曾任上海京剧院院长、艺术总监、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周信芳艺术研究会会长。现为上海京昆艺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信芳艺术大全》主编。

讲座内容:京剧在“梅周”并称的背景下掩盖了两者在文化性质上的明显差异,梅兰芳是古典美的化身,而周信芳是现代美的创造者。从周信芳演出的剧目上可以看出他对民族独立和个性解放的追求以及他对腐朽政治和丑恶人性的批判,而从周信芳的演剧思想与实践上可以看出他对片面形式主义京剧观的破除以及他对京剧艺术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的追求。本讲座中,黎中城老师讲解了周信芳作品的艺术特点以及周信芳对京剧做出的贡献。

 

08昆曲在北京.jpg

08昆曲在北京二维码.jpg

昆曲在北京

主讲人:张卫东

主讲人简介:张卫东,男。国家一级演员。朱家溍入室弟子。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在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开创昆曲选修课。主论作品有《北京子弟书中的昆曲传奇》、《正宗昆曲大厦将倾》等。

讲座内容: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已然十年,讲座中,张卫东老师阐述了北京是昆曲发源地之一的缘由,讲解了昆曲在北京发展的历史,亲身教授观众演唱昆曲的技巧,使观众感受到昆曲的独有魅力。

 

09吴门幽兰燕赵流芳.jpg

09吴门幽兰燕赵流芳二维码.jpg

吴门幽兰燕赵流芳

主讲人:刘宇宸

主讲人简介:刘宇宸,男。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国家二级导演。

讲座内容:昆曲,是古典戏剧文学的高品位,是古典音乐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古典戏剧表演的完美体系。从昆山腔到水磨调,从元杂剧到明传奇,从东吴水乡到燕赵大地,从宫廷内院到民间班社,昆曲走过了六百多个春秋,现如今昆曲仍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本期讲座中,刘宇宸老师将为大家详细讲述昆曲的历史、流派和现状。

 

10新编京剧《屈原》的创作体会.jpg

10新编京剧《屈原》的创作体会二维码.jpg

新编京剧《屈原》的创作体会

主讲人:张建峰、常秋月

主讲人简介:张建峰,男。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京剧院青年老生;常秋月,女。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京剧院旦角演员。

讲座内容: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具有崇高的人格,他可以面对失败、死亡的境地而不改初衷,一个重要的支撑力量,就是他内心深处比德于君子人格的芳草鲜美的情感世界。另外,新编京剧《屈原》也受到戏迷朋友的广泛关注,它的内容和形式既体现了京剧的传统,又实践了对程式化的突破创新。本期讲座中,张建峰、常秋月两位老师将为大家详细讲解新编京剧《屈原》的创作体会。

 

11笙的起源、发展及其乐曲赏析.jpg

11笙的起源、发展及其乐曲赏析二维码.jpg

笙的起源、发展及其乐曲赏析

主讲人:王慧中

主讲人简介:王慧中,男。1942年生于秦皇岛市。笙演奏家,中央民族乐团(前)首席笙。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讲座内容:讲座中,王慧中老师讲述了笙的起源和它的发展,以及笙对世界音乐史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并用传统笙、加键方笙、葫芦笙演奏了多首风格不同的乐曲,带领观众欣赏了一场笙的音乐盛宴。

 

12徽戏与徽剧.jpg

12徽戏与徽剧二维码.jpg

徽戏与徽剧

主讲人:张秋蝉

主讲人简介:张秋蝉,女,安徽省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专业方向为中国古代戏曲小说,安徽省徽学学会理事。近年来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戏剧以及地域历史文化研究,发表《潘之恒结社活动考论》《岩镇潘氏宗族考索》等论文十余篇。

讲座内容:徽戏自清初正式形成以后,逐步向东、向南以及向北发展,特别是沿江而下,到了当时中国东南部的商业、文化中心扬州,则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四大徽班”进京,把徽戏的发展又推向了一个高峰,徽戏进入了全盛时期,成为北京剧坛的主流。徽戏的舞台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动作性强,第二武艺突出,第三讲究排场。本期讲座中,张秋蝉老师将为大家详细讲解徽戏与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