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那些事儿 | 修复浆糊制作

  • 发布时间:2022-02-25 09:16:09
  • |
  • 作者:柳州市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11493次

1.jpg

“糊用佳,则卷舒温适,调用之宜,妍媸(chi)攸赖”。

——(明)周嘉胄《装潢志》

3.jpg

在古籍修复行业

浆糊制作使用适当与否关乎书页质量优劣

可谓是“补书的灵魂”

但与现代使用化工产品制作而成的胶水等粘合剂不同

古代书画装裱和古籍修复用的浆糊

从原料提取到加工制糊到煮冲调制

全取自天然,源出手工

为延续古籍寿命功不可没

今日,便带你亲睹一碗补书浆糊的诞生过程


1.洗面筋

2.jpg

“凡煮糊,必去筋,稀缓得所,搅之不停,自然调熟。余往往入少细研薫陸香末,出自拙意,永去蠹而牢固,古人未之思也。”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将面粉均匀加水和面

揉成一坨软硬适中的面团子后

将其放入水中持续揉搓

面团中的淀粉经漂洗落入水中

手里余下的面筋扔掉吃掉皆可

4.jpg手工制浆:和面团


5.jpg

手工制浆:洗面筋


2.沉淀粉

“先以花椒熬汤,滤去椒,盛净瓦盆内放冷,将白粉逐旋轻糁上。令其慢沉,不可搅动。过一夜,明早搅匀,如浸数日,每早必搅一次。俟令过性,淋去原浸椒汤,另放一处。”——(明)周嘉胄《装潢志》


待时间施展魔法

水中洗出的淀粉静置后逐渐分层

将面上分层的黄水滤掉换水继续静置

反复几次直至水变清后将水倒掉

把余下的淀粉放于干燥通风处晾干

浆糊原料就做好了

6.jpg

手工制浆:沉淀粉


3.冲浆糊

“用新水调和,稀稠得中,入冷锅内,长大擂槌不住手擂转,不令结成块子,放用慢火烧。候熟,就锅切作块子,用元浸椒汤煮之。搅匀再煮,搅不停手。”——(明)周嘉胄《装潢志》

7.jpg

手工制浆:冲浆糊


取晾干后的淀粉在小碗中加凉水冲制调匀

使之成为粥状

再用烧开的沸水边冲边搅拌

直至淀粉变熟变粘

似一碗白腻透明且香喷喷的猪油

随后加入冷水使浆糊和空气隔离

以免表面起皮变干变硬


4.调浆水

取小块煮好的浆糊兑水稀释

一点点加水调匀

用细纱布过滤浆糊疙瘩

浆水浓度视书页的破损和厚薄程度而定

纸厚则浓 纸薄则稀

调制薄厚得宜的浆水可谓补书的精髓

8.jpg

手工制浆:调制好的浆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