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图·馆员荐书|惊艳全球的冬奥24节气倒计时, 藏着中国式的浪漫

  • 发布时间:2022-02-14 10:16:54
  • |
  • 作者:柳州市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2802次

刚刚结束的第24届冬奥会开幕式

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倒计时

辅以精美图片和诗词民谚

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独有的浪漫

节气是古人对时间的一种划分

是“天人合一”理念的另一种表达

每个节气的名称、民俗、养生、农事等

无不体现着中国人的文化积累和生活智慧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星象、气候、植物、动物、诗歌……

构成了古人对光阴流转的最美诠释


立春.jpg

菊芽冒土如争出,

柳色摇村已渐匀。

——宋·陆游《立春》

大寒.jpg

雪满西山春未归,

泉声冻咽鸟声稀。

——宋代·释惟晤《钱湖草堂次仲灵韵》

小寒.jpg

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应似客心酸。

——宋·范成大《窗前木芙蓉》

冬至.jpg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大雪.jpg

梅藏香骨瘦,

冰结浪花重。

——宋·薛季宣《大雪》

小雪.jpg

愁人正在书窗下,

一片飞来一片寒。

——唐·戴叔伦《小雪》

立冬.jpg寒夜客来茶当酒,

竹炉汤沸火初红。

——宋·杜耒《寒夜》

霜降.jpg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寒露.jpg

千家风扫叶,

万里雁随阳。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秋分.jpg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刘禹锡《秋词》

白露.jpg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处暑.jpg

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唐·白居易《早秋曲江感怀》

立秋.jpg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大暑.jpg桂轮开子夜,

萤火照空时。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小暑.jpg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夏至.jpg

昼晷已云极,

宵漏自此长。

——唐·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

芒种.jpg

时雨及芒种,

四野皆插秧。

——宋·陆游《时雨》

小满.jpg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

——宋·苏轼《阮郎归初夏》

立夏.jpg

却是石榴知立夏,

年年此日一花开。

——宋·杨万里《初夏即事十二解》

谷雨.jpg

落絮游丝三月候,

风吹雨洗一城花。

——宋·黄庭坚《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其一)》

清明.jpg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

春分.jpg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

千花百卉争明媚。

——宋·欧阳修《踏莎行》

惊蛰.jpg昨夜春雷作,

荷锄理南陂。

——宋·梅尧臣《田家四时》

雨水.jpg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当二十四节气遇见古诗词

时间的流动也变得美不胜收

你是否也被“中国式浪漫”感动了?

那么,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

你了解多少呢?


《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

1.jpg

作者

余世存 老树

馆藏地点

柳州市图书馆中文书借阅一室

索书号

P462/8044

内容简介:作者对每一节气的介绍,都从一个侧面切入中国的历史、习俗和生存之道,对二十四节气中众多的物候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文化上、在中国人千百年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做了精彩的诠释,又从现代人的视野出发,理性地分析了时间的功能,将节气等自然时空与置身其中的人格规定做了说明,第一次说明人在时间中的使命、义务和人格成就。

《图说二十四节气》

2.jpg

作者

刘风雪

馆藏地点

柳州市图书馆中文书借阅一室

索书号

P462/0271

内容简介:为了使古人关于时间的智慧得以充分地展示,本书从节气的由来,相关的民俗、农事、生活等方面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说明,并配以插图和古人诗词,使读者花较少的时间即可了解节气的内涵与意义。本书还试图在对节气的说明当中,使人产生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更好地感受时间,感受自然,感受生活。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二十四节气是唯一一部

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历法

中华先民通过对天地时空的细腻感受

把时间流逝定格为循环往复的岁时礼俗

把自然规律归化为生养万物的时令节气

最终升华为有守有为的精神气节

成为中国文化的底色与特质

然而现代社会高科技的发展与应用

渐渐冲淡了我们对天地自然的感知

生活无节制,饮食不规律

成为当代年轻人的常态

因此,认识和学习“二十四节气”

重获时间的节律和精气神

对于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