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图老专家回信精神,充分发挥图书馆“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丰富广大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柳州市图书馆推出国图公开课讲坛视频栏目。将国家图书馆优质资源惠及广大市民读者,共品文化魅力!
此次为广大读者带来的是国图公开课讲坛视频精选——悦读世界,欢迎读者扫描对应的二维码观看赏析。
品位西游
主讲人:韩田鹿
主讲人简介:韩田鹿,男,文学博士,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出版专著有《三言两拍看明朝》、《漫说聊斋》等,并有多篇论文发表。参与编写《中国古代小说史》、《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等。2010年起,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明清小说》、《三言二拍》、《大话西游》。
讲座内容:《西游记》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是比较特殊的,它的文化含量和精神气质,跟其他的文学作品有着很大的不同。本期讲座中,韩田鹿教授为大家解读《西游记》中深厚的文化内涵,揭示其中深藏的人生真谛。
周易与中华智慧
主讲人:余敦康
主讲人简介:余敦康,男。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研究,代表著《何燕王弼玄学新探》、《内圣外王的贯通――北宋易学的现代阐释》、《中国哲学发展史》等。
讲座内容:余敦康老师从古今对周易学说思想的应用出发,讲了三个问题:一、周易是一本什么书;二、周易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三、周易的基本知识是什么,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解读了周易的思想内涵和基本知识,通过周易与儒家、西方思想的对比,突出其独特价值。
魅力诗经:中国人的精神家底
主讲人:李山
主讲人简介:李山,男。1963年出生,河北新城人。199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在《诗经》研究、先秦两汉文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
讲座内容:《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述说了当时人民的传统风俗,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情感。《诗经》被尊为儒家经典,它孕育了中国诗歌,是中国诗歌的开端。李山老师带领我们走进《诗经》,走进中国的文化长河。
律诗语言艺术赏析
主讲人:冯国华
主讲人简介:冯国华,男,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2004年担任《中国翻译》英文顾问,2005年至2008年担任北京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2006年至2010年担任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从事高等教育、学术研究、文化传播迄今三十余年,研究涵盖英语语言文学、汉语语言文学、史学、哲学、翻译学、教育学等领域,素擅诗书。
讲座内容:律诗,主要包括五言律诗(每句五言,八句)和七言律诗(每句七言,八句),因对格律的讲究而得名,是近体诗的代表性体裁。律诗的形式体制以格律规则与对仗模式为核心。本期讲座中,冯国华教授将通过语言类型学视角来解析律诗诗句结构,从而进行律诗语言艺术赏析。
从《西游记》谈人生境界
主讲人:马叔礼
主讲人简介:马叔礼,男,淡江大学中文系毕业,台湾知名作家、文化学者。现任台湾日月书院讲座主持人、慈晖文教基金会讲座主持人,长期与汉声电台、教育电台合作,担任专题单元主讲人,为传播文化而努力。马先生年轻时即从事写作、创作,并多次荣获《联合报》、《中国时报》、《中华日报》等小說、散文奖。曾出版《文明之剑》、《下午茶时间》、《有龙来仪》、《火车乘着天涯来》等书。近年来多次往返两岸,作客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高等学府授课。
讲座内容:台湾学者马叔礼通过对《西游记》的多年研读和详细剖析,悟出趣味故事背后有着非寻常意义,精确点出字里行间的宇宙观、历史观与人生观。
《易经》与东方智慧
主讲人:郑万耕
主讲人简介:郑万耕,男,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哲学史副主编、国际儒联顾问,曾任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并参与创办了《国际易学研究》辑刊。著有《太玄校释》《扬雄及其太玄》《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易学名著博览》《易学源流》等。《太玄校释》一书曾获北京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三等奖。
讲座内容:《周易》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学文化体现出中国人的生活样态和生存智慧,表现出本土思维方式,反映了当时的主流价值观。本期讲座中,郑教授通过深入浅出、生动灵活的讲解方式,为大家讲述《周易》是一本什么书、《周易》的忧患意识、时位观念以及阴阳学说等内容。
《诗经》作品赏析
主讲人:鲁洪生
主讲人简介:鲁洪生,男,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诗经学会理事。鲁教授致力于《诗经》、儒学、道学及古代文化的教学研究。主撰或参撰、参译出版了《诗经学概论》、《诗经百科辞大典》、《诗经析释》、《先秦大文学史》、《历代赋辞典》、《二十世纪大博览》等著作。主撰并主讲了《中学语文新课讲析》等音像教材两套,在《中国社会科学》刊物上发表了《从赋、比、兴产生的时代背景看其本义》等学术4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新华文摘》转载,多篇获优秀学术论文奖。教学效果显著,多次受到省、市、院级的表彰。1993年荣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出版《诗经学概论》,《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研究》等。
讲座内容:《诗经》作为《五经》之首,已有两千多年的研究史。由于其内容丰富以及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诗经》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期讲座中,鲁洪生教授将为大家讲解。
唐诗的人生境界
主讲人:康震
主讲人简介:康震,男。1970年3月出生。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人。中共党员。文学博士。1989年~2000年,先后在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及文学研究所获得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2000年~2002年,在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获得博士后出站证书。
讲座内容: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唐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几乎每一种感情在唐诗中都能找到寄托。本期讲座中,康震老师将为大家详细讲解唐诗中的人生境界。
集文献之大成的旷世巨著——《永乐大典》
主讲人:陈红彦
主讲人简介:陈红彦,女,研究馆员、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正处级),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与文史专门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7年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研究方向:古籍收藏史、古籍版本目录学、古籍保护等。近年主持或参与多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参与《中华再造善本》及续编、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等的筹备实施。著有《中国版本文化丛书——元本》、《中国古籍装具》、《传承与守望》等。发表多篇关于《永乐大典》的文章,包括《<永乐大典>六百年》、《国家图书馆<永乐大典>收藏史话》、《<永乐大典>的收藏与流散》等。
讲座内容:《永乐大典》是国家图书馆的四大专藏之一,也是镇馆之宝。这部旷世宏编“合古今而集大成”,远超前代所有类书。《永乐大典》系典册渊薮、佚书宝库,诸多佚文秘笈、典章制度赖其得以流传后世,造福学人。但历经数百年岁月的兵燹水火,这部成书于明永乐之初,重录于嘉靖之末的大典正本至今仍下落不明,副本更是星散飘零,百存一二。本期讲座中,陈红彦老师将为大家讲解。
《红楼梦》时间意识的表现与意义
主讲人:陈惠琴
主讲人简介:陈惠琴,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小说史和明清小说。专著有《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中国古代小说创作模式研究》等。
讲座内容:本期讲座中,陈惠琴老师为我们梳理古典诗文中传达出的三种对时间的感知模式:顺从时间、反抗时间、超越时间,并根据这三种模式对《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及其作者曹雪芹的时间意识进行详细解读,进而与大家深入探讨文学对个体生命所具有的意义。
王维——盛唐的象征性符号
主讲人:王志清
主讲人简介:王志清,男,南通大学教授,生态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王维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副会长。出版著作20余部,在各类学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讲座内容:王维是盛唐文化的特产,王维诗是盛唐盛世的不死灵魂,是盛唐的象征符号。王维的出现,实现了中国诗歌由质实而空灵的美丽转身。本期讲座中,王志清老师将为大家详细讲解。
李白的诗歌理想与非凡创造
主讲人:钱志熙
主讲人简介:钱志熙,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白研究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古诗歌史和中古文学史研究,出版有《魏晋诗歌艺术原论》《汉魏乐府艺术研究》《陶渊明传》《唐诗近体源流》等学术著作十余种,发表论文一百七十余篇,曾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教学名师等科研、教学奖励十多项。
讲座内容:李白的诗歌,是一种震烁古今、历久弥新的天才创造。由于实现了诗歌艺术的最高理想,以及表现了人类个体所向往的超越性的自由精神,所以李白诗歌取得了永恒性的艺术魅力与经典价值。本期讲座,钱志熙教授将为大家讲解李白的诗歌理想与非凡创造。
窗外之梅,窗内之书——浅谈宋诗新原质“梅”“窗”“书”之人文品格
主讲人:周剑之
主讲人简介:周剑之,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诗文、中国古典诗歌叙事传统。著有《宋诗叙事性研究》,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中国古典诗歌叙事传统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诗歌叙事研究”等。
讲座内容:宋代诗歌新原质的最典型代表是梅、窗、书,诗人是立足于窗内和个人文化空间的:从窗内向窗外看,看到的是梅,并且把诗人的人格精神投射到窗外的梅花之上;从窗外往窗内看,看到的是内在精神世界的一种拓展。梅、窗、书是一种循环,是宋诗内在特质的形象写照,体现着宋代文化极为深厚的人文精神,并且折射出宋诗内敛深细的诗学特征,以及清淡平雅的审美趣味。本期讲座中,周剑之老师将为大家讲解。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77号 | 联系电话:0772-2822404 桂公安网备案45020502000036号 桂ICP备05010859号-2 今日访问量:6636 总访问量:17990053 |
![]() 微信公众号 |
![]() 新浪微博 |
![]() 手机门户 |
![]() 抖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