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玉振金声。
翻开中国历史这一煊赫恢弘的“书卷”,
聆听古蜀文明的心跳,
感受朝碧海而暮苍梧,
共话笔墨意趣下的铮铮风骨......
去听,去看,去寻找
华夏土地里生长的文字,
晚风中流转的歌谣。
2024年柳州文博旅游艺术月活动已于5月17日正式启动,让我们从书中窥见文博天地。
文博篇
“历史文物浓缩着时间的厚重,承载着文化的记忆,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著者:沈从文 馆藏地:[柳东馆] 6F社科借阅区 索书号:K870.4/3480 简介:本书精选沈从文文物研究文章30篇,分门别类地介绍了玉器、陶瓷、漆器、琉璃等文物的鉴赏知识、加工工艺、历史典故、研究方法,把6000年文物分门别类地看个遍,从此掌握看文物的门道。 著者:董彬 馆藏地:[柳东馆] 6F专题阅览区 索书号:K86/4440 简介:作者在本书中试图通过几个“不那么游客”的展览做一次逆时间的博物之旅,是一本充满文化想象、对比中西文化的博物书。 著者:丁雨 馆藏地:[三中馆]综合借阅室 索书号:K87-53/1010 简介:本书从文物到文物背后的故事,从故事到策展人讲故事的方式,窥见中国历史的脉络和轮廓,打开先民生活与精神世界的大门,拆解每一场展览背后的机巧。 “山川与文化交相辉映,自然与人文互为注脚。这是一幅流动的史诗画卷,让人在行走中领略历史的厚重与深沉。” 著者:余秋雨 馆藏地:[柳东馆] 5F文学借阅区 索书号:I267/8021 简介:本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巨大的内涵。 著者:(日)谷崎润一郎 馆藏地:[柳东馆] 5F文学借阅区 索书号:I313.65/8023 简介:本书是作者书写中国的文章合集,按最初发表的时间顺序,收录《庐山日记》《秦淮之夜》《苏州纪行》《西湖之月》《中国菜》《流浪者面影》《鹤唳》《上海见闻录》《上海交游记》《话昨论今》等十篇文章,以中国之旅纪行为主,也包括以中国文化为题材创作的故事。 《在中国大地上:搭火车旅行记》 著者:(美)保罗·索鲁(Paul Theroux) 馆藏地:[柳东馆] 5F文学借阅区 索书号:I712.65/4020 简介:本书作者在80年代经历过22条跨越中国东西南北的火车路线,用长达一年的深度之旅,观察中国大地上的千百风貌。他用犀利幽默的口吻,一路吐槽不断,但也用冷静、理智的眼光,剖析中国人的性格,发现时代变迁下中国人的生活日常与思想变化。 文艺篇 “艺术实践领域中国风格的流行,不仅彰显中国文化气象,而且体现了中国文化元素所蕴含的强大创造力。” 《中国艺术史》 著者:(英)迈克尔·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 馆藏地:[柳东馆] 5F主题空间 索书号:J120.9/4400 简介:本书通过梳理远古、先秦、秦汉等历朝历代直至20世纪的中国艺术, 将中国艺术的不同门类——建筑、雕刻、绘画、陶瓷等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形式及特点清晰、细致、全面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著者:(英)柯律格(Craig Clunas) 馆藏地:[柳东馆] 5F主题空间 索书号:J212.05/4022 简介:本书作者讲述了中国及其他国家的观看者如何无可争议地塑造了“中国绘画”这一伟大的艺术传统。 《入世的巅峰》 著者:郑轶 馆藏地:[柳东馆] 5F主题空间 索书号:J212.24/8740 简介:本书作者从历史、艺术、儒学、音乐等角度,引领我们重新踏上张择端的人生之路,找寻彼时张择端眼中的东京汴梁,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隔空对谈”。 悠悠书香,可抵远方。 时代青年感受到华夏文明的召唤, 便在传承中孕育新生。 以“文博”之热,彰我文化自信。 如果脚步无法抵达,那就从书里开始出发。 在图书馆里, 翻动书页,尽情探索文博之美。 供稿|借阅部 审核|黄毓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77号 | 联系电话:0772-2822404 桂公安网备案45020502000036号 桂ICP备05010859号-2 今日访问量:12029 总访问量:15445082 |
微信公众号 |
新浪微博 |
手机门户 |
抖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