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柳图概况
本馆简介
部门设置
布局图片
馆史略览
使命愿景
图书馆章程
服务指南
办证须知
开放时间
借阅规则
处理办法
志愿者服务
数字资源
试用资源
地方文献
柳图学会
学会简介
学会园地
学会会刊
党建园地
馆长信箱
首页
柳图概况
柳图概况
本馆简介
部门设置
布局图片
馆史略览
使命愿景
图书馆章程
服务指南
服务指南
办证须知
开放时间
借阅规则
处理办法
志愿者服务
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
试用资源
地方文献
柳图学会
柳图学会
学会简介
学会园地
学会会刊
党建园地
馆长信箱
书香龙城
书香龙城
在线展览
线上讲座
钟书阁
读书征文
微书评
服务数据
服务数据
工作计划
历年年报
借阅排行
共享工程
共享工程
共享工程简介
共享工程国家中心
数据类型
新闻(4,820)
图书(781)
图片(57)
视频(1)
捐赠(2,698)
首页
-
站内搜索
全部
新闻
图书
图片
视频
图书推荐
找到相关的信息
4,820
条,用时
0.114
秒
【
本馆动态
】研学|守护“柳州历史老照片” ——“游柳州 读历史”柳州市图书馆研学志愿服务活动
2022-03-04 16:43:12
“游柳州 读历史”柳州市图书馆研学志愿服务活动第三站——协助古籍部“抢救历史文献”一起守护“柳州历史老照片”。 原图书馆用于收藏保护50年代至70年代柳州历史老照片的封装纸袋已脆化破损,若不及时更换将影响到老照片的保存和传承。借阅部老师从密封性、耐用性、美观性三方面重新改良设计封装纸袋,并指导文化志愿者参照封装纸袋工序流程逐步制作。制作过程中文化志愿者们不断思考总结改善工艺,最终仅用两天时间就制作完成一千多个封装纸袋。期间文化志愿者们没有抱怨劳累,在研学志愿活动中磨砺了心智,在实践中发现改进自身不足,促使个人能力成长提高。 志愿者许佳昀分享:小小封装袋看似简单,但制作却充满很多学问,每道工序都需要善思考总结再精进,还要和其他人合作做到没有多余动作,整个工艺行云流水是十分不易的。而且这个封装袋十分有意义,是用来“承载”历史文物的,我们在制作中也更用心了。 纸袋经过严格的消杀程序后,文化志愿者们在古籍部老师指导下按程序把一张张蕴含历史人文气息的柳州老照片重新更换装入纸袋封存。在这过程中,古籍部老师给志愿者讲述老照片中建国初期的柳州故事,似乎老照片在生动地述说着过去,志愿者与之隔空对话,体会历史人文的厚重,感悟到保护和传承文物对当下和未来的影响。 志愿者赵浩成感悟:通过这些柳州历史老照片,让我感受柳州历史的变迁,见证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自己是幸运的,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参与保护古籍文物,太有成就感了。 此次“抢救历史文献”研学志愿服务活动,把志愿服务与研学紧密融合,在志愿服务中劳心励志感悟历史,文化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已开始期待下一期“游柳州 读历史”柳州市图书馆研学志愿服务活动。 在此次研学志愿服务活动中,文化志愿者们发扬了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不怕苦不怕累的雷锋精神。同时文化志愿者们能够亲身参与到历史文献保护工作中,近距离感受其中所蕴涵的魅力,感悟保护历史文献的重要含义——“留住历史的根脉,传承中华文明”。
【
本馆动态
】走读广西 听见柳州|来柳品绿
2022-03-04 12:28:54
仲春时节,大地回暖,万物复苏,春色尽染…… 24句古诗词,道尽春色。 此时的柳州,绿柳如烟,桃花粉软,玉兰暗香,春波又绿,“柳州蓝”回归…… △初春摄于柳州都乐公园 △马鹿山奇石博览园 我们的目光所到,满眼皆绿。 茶山抹绿,漫山茶香,正是踏青的好去处。 来杯“中国早春第一茶”——三江春茶, 色泽翠绿、叶质柔软, 一叶的绿,是春天的魂, 卸下冬天的寒冷与沉重, 投入春的怀抱。 △扫码欣赏——《“中国早春第一茶”——三江春茶》 绿榕荫荫、水草丰美, 风景如画的柳江舟村,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 徜徉在春的气息中。 △扫码欣赏——《舟村“慢生活”:给生活另一种态度》 春来,叶绿。 我心,欢喜。 三月, 来此,品绿 莫负春光!
【
本馆动态
】众人拾柴火焰高 ——馆藏老照片整理小记
2022-03-04 11:56:33
原藏于图书馆八楼西面的一批老照片,因存放年代久远,外包装袋已破损不堪,急需更换。为整理好、保藏好老照片,馆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协调各部门互相配合、通力合作,由古籍部牵头制定方案,安保部组织人力对老照片进行消毒、除尘搬库;借阅部召集文化志愿者三天内赶制出1000余个崭新的牛皮纸包装袋;采编部准备新书标和条码号,并进行回溯建库;古籍部连同志愿者对老照片进行消杀、更换新包装袋和装箱入库。 △安保部对老照片进行消毒、除尘、搬库 △借阅部制作牛皮纸包装袋 △采编部准备书标、条码号、著录进库 △古籍部进行杀虫、更换新包装袋和装箱入库 在四个部门的齐心协力下,高效完成了1020件照片的消杀、包装纸袋更换和著录、入库保存工作。老照片“换上新衣”,进入新库房存放,极大地改善了这批老照片的保藏环境。 △馆领导检查、指导老照片整理工作 这批老照片多为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新华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广西新闻图片社等出版,内容涉及当时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体等社会各方面情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下一步,我们将在保存好老照片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利用好老照片资源,为建设柳州地方文化服务。
【
本馆动态
】2022年“我们的节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国图公开课讲坛视频精选(五):“悦读世界”篇
2022-03-03 18:05:20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图老专家回信精神,充分发挥图书馆“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丰富广大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柳州市图书馆推出国图公开课讲坛视频栏目。将国家图书馆优质资源惠及广大市民读者,共品文化魅力! 此次为广大读者带来的是国图公开课讲坛视频精选——悦读世界,欢迎读者扫描对应的二维码观看赏析。 品位西游 主讲人:韩田鹿 主讲人简介:韩田鹿,男,文学博士,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出版专著有《三言两拍看明朝》、《漫说聊斋》等,并有多篇论文发表。参与编写《中国古代小说史》、《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等。2010年起,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明清小说》、《三言二拍》、《大话西游》。 讲座内容:《西游记》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是比较特殊的,它的文化含量和精神气质,跟其他的文学作品有着很大的不同。本期讲座中,韩田鹿教授为大家解读《西游记》中深厚的文化内涵,揭示其中深藏的人生真谛。 周易与中华智慧 主讲人:余敦康 主讲人简介:余敦康,男。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研究,代表著《何燕王弼玄学新探》、《内圣外王的贯通――北宋易学的现代阐释》、《中国哲学发展史》等。 讲座内容:余敦康老师从古今对周易学说思想的应用出发,讲了三个问题:一、周易是一本什么书;二、周易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三、周易的基本知识是什么,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解读了周易的思想内涵和基本知识,通过周易与儒家、西方思想的对比,突出其独特价值。 魅力诗经:中国人的精神家底 主讲人:李山 主讲人简介:李山,男。1963年出生,河北新城人。199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在《诗经》研究、先秦两汉文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 讲座内容:《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述说了当时人民的传统风俗,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情感。《诗经》被尊为儒家经典,它孕育了中国诗歌,是中国诗歌的开端。李山老师带领我们走进《诗经》,走进中国的文化长河。 律诗语言艺术赏析 主讲人:冯国华 主讲人简介:冯国华,男,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2004年担任《中国翻译》英文顾问,2005年至2008年担任北京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2006年至2010年担任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从事高等教育、学术研究、文化传播迄今三十余年,研究涵盖英语语言文学、汉语语言文学、史学、哲学、翻译学、教育学等领域,素擅诗书。 讲座内容:律诗,主要包括五言律诗(每句五言,八句)和七言律诗(每句七言,八句),因对格律的讲究而得名,是近体诗的代表性体裁。律诗的形式体制以格律规则与对仗模式为核心。本期讲座中,冯国华教授将通过语言类型学视角来解析律诗诗句结构,从而进行律诗语言艺术赏析。 从《西游记》谈人生境界 主讲人:马叔礼 主讲人简介:马叔礼,男,淡江大学中文系毕业,台湾知名作家、文化学者。现任台湾日月书院讲座主持人、慈晖文教基金会讲座主持人,长期与汉声电台、教育电台合作,担任专题单元主讲人,为传播文化而努力。马先生年轻时即从事写作、创作,并多次荣获《联合报》、《中国时报》、《中华日报》等小說、散文奖。曾出版《文明之剑》、《下午茶时间》、《有龙来仪》、《火车乘着天涯来》等书。近年来多次往返两岸,作客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高等学府授课。 讲座内容:台湾学者马叔礼通过对《西游记》的多年研读和详细剖析,悟出趣味故事背后有着非寻常意义,精确点出字里行间的宇宙观、历史观与人生观。 《易经》与东方智慧 主讲人:郑万耕 主讲人简介:郑万耕,男,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哲学史副主编、国际儒联顾问,曾任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并参与创办了《国际易学研究》辑刊。著有《太玄校释》《扬雄及其太玄》《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易学名著博览》《易学源流》等。《太玄校释》一书曾获北京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三等奖。 讲座内容:《周易》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学文化体现出中国人的生活样态和生存智慧,表现出本土思维方式,反映了当时的主流价值观。本期讲座中,郑教授通过深入浅出、生动灵活的讲解方式,为大家讲述《周易》是一本什么书、《周易》的忧患意识、时位观念以及阴阳学说等内容。 《诗经》作品赏析 主讲人:鲁洪生 主讲人简介:鲁洪生,男,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诗经学会理事。鲁教授致力于《诗经》、儒学、道学及古代文化的教学研究。主撰或参撰、参译出版了《诗经学概论》、《诗经百科辞大典》、《诗经析释》、《先秦大文学史》、《历代赋辞典》、《二十世纪大博览》等著作。主撰并主讲了《中学语文新课讲析》等音像教材两套,在《中国社会科学》刊物上发表了《从赋、比、兴产生的时代背景看其本义》等学术4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新华文摘》转载,多篇获优秀学术论文奖。教学效果显著,多次受到省、市、院级的表彰。1993年荣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出版《诗经学概论》,《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研究》等。 讲座内容:《诗经》作为《五经》之首,已有两千多年的研究史。由于其内容丰富以及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诗经》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期讲座中,鲁洪生教授将为大家讲解。 唐诗的人生境界 主讲人:康震 主讲人简介:康震,男。1970年3月出生。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人。中共党员。文学博士。1989年~2000年,先后在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及文学研究所获得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2000年~2002年,在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获得博士后出站证书。 讲座内容: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唐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几乎每一种感情在唐诗中都能找到寄托。本期讲座中,康震老师将为大家详细讲解唐诗中的人生境界。 集文献之大成的旷世巨著——《永乐大典》 主讲人:陈红彦 主讲人简介:陈红彦,女,研究馆员、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正处级),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与文史专门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7年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研究方向:古籍收藏史、古籍版本目录学、古籍保护等。近年主持或参与多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参与《中华再造善本》及续编、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等的筹备实施。著有《中国版本文化丛书——元本》、《中国古籍装具》、《传承与守望》等。发表多篇关于《永乐大典》的文章,包括《<永乐大典>六百年》、《国家图书馆<永乐大典>收藏史话》、《<永乐大典>的收藏与流散》等。 讲座内容:《永乐大典》是国家图书馆的四大专藏之一,也是镇馆之宝。这部旷世宏编“合古今而集大成”,远超前代所有类书。《永乐大典》系典册渊薮、佚书宝库,诸多佚文秘笈、典章制度赖其得以流传后世,造福学人。但历经数百年岁月的兵燹水火,这部成书于明永乐之初,重录于嘉靖之末的大典正本至今仍下落不明,副本更是星散飘零,百存一二。本期讲座中,陈红彦老师将为大家讲解。 《红楼梦》时间意识的表现与意义 主讲人:陈惠琴 主讲人简介:陈惠琴,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小说史和明清小说。专著有《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中国古代小说创作模式研究》等。 讲座内容:本期讲座中,陈惠琴老师为我们梳理古典诗文中传达出的三种对时间的感知模式:顺从时间、反抗时间、超越时间,并根据这三种模式对《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及其作者曹雪芹的时间意识进行详细解读,进而与大家深入探讨文学对个体生命所具有的意义。 王维——盛唐的象征性符号 主讲人:王志清 主讲人简介:王志清,男,南通大学教授,生态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王维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副会长。出版著作20余部,在各类学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讲座内容:王维是盛唐文化的特产,王维诗是盛唐盛世的不死灵魂,是盛唐的象征符号。王维的出现,实现了中国诗歌由质实而空灵的美丽转身。本期讲座中,王志清老师将为大家详细讲解。 李白的诗歌理想与非凡创造 主讲人:钱志熙 主讲人简介:钱志熙,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白研究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古诗歌史和中古文学史研究,出版有《魏晋诗歌艺术原论》《汉魏乐府艺术研究》《陶渊明传》《唐诗近体源流》等学术著作十余种,发表论文一百七十余篇,曾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教学名师等科研、教学奖励十多项。 讲座内容:李白的诗歌,是一种震烁古今、历久弥新的天才创造。由于实现了诗歌艺术的最高理想,以及表现了人类个体所向往的超越性的自由精神,所以李白诗歌取得了永恒性的艺术魅力与经典价值。本期讲座,钱志熙教授将为大家讲解李白的诗歌理想与非凡创造。 窗外之梅,窗内之书——浅谈宋诗新原质“梅”“窗”“书”之人文品格 主讲人:周剑之 主讲人简介:周剑之,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诗文、中国古典诗歌叙事传统。著有《宋诗叙事性研究》,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中国古典诗歌叙事传统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诗歌叙事研究”等。 讲座内容:宋代诗歌新原质的最典型代表是梅、窗、书,诗人是立足于窗内和个人文化空间的:从窗内向窗外看,看到的是梅,并且把诗人的人格精神投射到窗外的梅花之上;从窗外往窗内看,看到的是内在精神世界的一种拓展。梅、窗、书是一种循环,是宋诗内在特质的形象写照,体现着宋代文化极为深厚的人文精神,并且折射出宋诗内敛深细的诗学特征,以及清淡平雅的审美趣味。本期讲座中,周剑之老师将为大家讲解。
【
工作计划
】柳州市图书馆“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2-02-28 20:36:39
柳州市图书馆“十四五”发展规划.pdf
共4,820条记录 当前页次224/482页
首页
上一页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下一页
末页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77号 | 联系电话:0772-2822404
桂公安网备案45020502000036号
桂ICP备05010859号-2
今日访问量:11293 总访问量:1895942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门户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