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柳图概况
本馆简介
部门设置
布局图片
馆史略览
使命愿景
图书馆章程
服务指南
办证须知
开放时间
借阅规则
处理办法
志愿者服务
数字资源
试用资源
地方文献
柳图学会
学会简介
学会园地
学会会刊
党建园地
馆长信箱
首页
柳图概况
柳图概况
本馆简介
部门设置
布局图片
馆史略览
使命愿景
图书馆章程
服务指南
服务指南
办证须知
开放时间
借阅规则
处理办法
志愿者服务
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
试用资源
地方文献
柳图学会
柳图学会
学会简介
学会园地
学会会刊
党建园地
馆长信箱
书香龙城
书香龙城
在线展览
线上讲座
钟书阁
读书征文
微书评
服务数据
服务数据
工作计划
历年年报
借阅排行
共享工程
共享工程
共享工程简介
共享工程国家中心
数据类型
新闻(4,820)
图书(781)
图片(57)
视频(1)
捐赠(2,698)
首页
-
站内搜索
全部
新闻
图书
图片
视频
图书推荐
找到相关的信息
4,820
条,用时
0.354
秒
【
本馆动态
】柳图·馆员荐书|惊艳全球的冬奥24节气倒计时, 藏着中国式的浪漫
2022-02-14 10:16:54
刚刚结束的第24届冬奥会开幕式 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倒计时 辅以精美图片和诗词民谚 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独有的浪漫 节气是古人对时间的一种划分 是“天人合一”理念的另一种表达 每个节气的名称、民俗、养生、农事等 无不体现着中国人的文化积累和生活智慧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星象、气候、植物、动物、诗歌…… 构成了古人对光阴流转的最美诠释 菊芽冒土如争出, 柳色摇村已渐匀。 ——宋·陆游《立春》 雪满西山春未归, 泉声冻咽鸟声稀。 ——宋代·释惟晤《钱湖草堂次仲灵韵》 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应似客心酸。 ——宋·范成大《窗前木芙蓉》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梅藏香骨瘦, 冰结浪花重。 ——宋·薛季宣《大雪》 愁人正在书窗下, 一片飞来一片寒。 ——唐·戴叔伦《小雪》 寒夜客来茶当酒, 竹炉汤沸火初红。 ——宋·杜耒《寒夜》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千家风扫叶, 万里雁随阳。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刘禹锡《秋词》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唐·白居易《早秋曲江感怀》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桂轮开子夜, 萤火照空时。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昼晷已云极, 宵漏自此长。 ——唐·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 时雨及芒种, 四野皆插秧。 ——宋·陆游《时雨》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 ——宋·苏轼《阮郎归初夏》 却是石榴知立夏, 年年此日一花开。 ——宋·杨万里《初夏即事十二解》 落絮游丝三月候, 风吹雨洗一城花。 ——宋·黄庭坚《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其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 千花百卉争明媚。 ——宋·欧阳修《踏莎行》 昨夜春雷作, 荷锄理南陂。 ——宋·梅尧臣《田家四时》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当二十四节气遇见古诗词 时间的流动也变得美不胜收 你是否也被“中国式浪漫”感动了? 那么,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 你了解多少呢? 《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 作者 余世存 老树 馆藏地点 柳州市图书馆中文书借阅一室 索书号 P462/8044 内容简介:作者对每一节气的介绍,都从一个侧面切入中国的历史、习俗和生存之道,对二十四节气中众多的物候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文化上、在中国人千百年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做了精彩的诠释,又从现代人的视野出发,理性地分析了时间的功能,将节气等自然时空与置身其中的人格规定做了说明,第一次说明人在时间中的使命、义务和人格成就。 《图说二十四节气》 作者 刘风雪 馆藏地点 柳州市图书馆中文书借阅一室 索书号 P462/0271 内容简介:为了使古人关于时间的智慧得以充分地展示,本书从节气的由来,相关的民俗、农事、生活等方面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说明,并配以插图和古人诗词,使读者花较少的时间即可了解节气的内涵与意义。本书还试图在对节气的说明当中,使人产生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更好地感受时间,感受自然,感受生活。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二十四节气是唯一一部 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历法 中华先民通过对天地时空的细腻感受 把时间流逝定格为循环往复的岁时礼俗 把自然规律归化为生养万物的时令节气 最终升华为有守有为的精神气节 成为中国文化的底色与特质 然而现代社会高科技的发展与应用 渐渐冲淡了我们对天地自然的感知 生活无节制,饮食不规律 成为当代年轻人的常态 因此,认识和学习“二十四节气” 重获时间的节律和精气神 对于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
本馆动态
】研学 | 文化志愿者眼中的“笔钢情深”——“游柳州读历史”柳州市图书馆研学志愿服务活动
2022-02-12 18:19:39
为了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城市认同感。柳州市图书馆开展2022年“假期嘉年华”文化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开启研学之旅。 2月8日上午,我馆全体文化志愿者共同参观“‘笔钢情深’马国斌钢笔画展”。欣赏绘画作品前,志愿者梁祥辉朗读前言,让大家感悟马国斌老师作品创作风格和艺术审美。 随后,志愿者们自由欣赏马国斌老师的画作,感受其工匠精神。马老师在一笔一画中精雕细琢,以黑白柔美线条,勾勒壮美的侗寨风景,透显时代发展的力量,表现对党和祖国的敬意、对家乡三江热忱的爱。大家透过马国斌老师细小笔尖描绘的大千世界,感受柳州风情,增强城市认同感,同镜头对话,分享个人感受。 分享感悟 1 文化志愿者 梁祥辉 “头戴银饰、低头抿茶的《侗寨少女》体悟到的是独特的中国茶文化和中国韵味;《风雨桥》则巧妙地将山水农田和人文自然融为一体,将艺术下沉民间,化阳春白雪为通俗易懂,充分挖掘了民间文化瑰宝,彰显了民族与国家的文化自信。” 文化志愿者 袁友坤 “这幅画包涵着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寓意着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中华优秀文化必将成为世界文化史中一朵靓丽的花朵。我很幸运首次加入志愿者团队后,通过图书馆平台的画展见识到中华文化深厚底蕴。” 2 文化志愿者 农淋晔 “从画作中能更直观地了解侗寨吊脚楼的样式,感受三江人民生活的闲适宁静;在党中央的带领下,通过科技创新乡村,人民的生活欣欣向荣,生活幸福感也不断提升。” 3 此次研学志愿服务活动是短暂的 文化与美学的滋养却是永久的 以书为友,以画为师 在图书馆的研学之旅中找寻思想宝藏 文化志愿者们将以更饱满的姿态服务社会 切身弘扬志愿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将青春释放在志愿奉献之中 服务家乡,为柳州的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
【
本馆动态
】2022年“传统节日·元宵节”主题活动——国图公开课讲坛视频精选(二):“赏戏听曲”篇
2022-02-12 17:45:49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图老专家回信精神,充分发挥图书馆“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谐新春氛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丰富春节期间广大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柳州市图书馆推出2022年“畅读经典 欢度新年”春节主题活动。将国家图书馆优质资源惠及广大市民读者,让全市人民共享文化盛宴,共迎文化新年。 此次为广大读者带来的是国图公开课讲坛视频精选(赏戏听曲),欢迎读者扫描对应的二维码观看赏析。 中国京剧艺术赏析 主讲人:刘绍棣 主讲人简介:刘绍棣,男,武汉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曾参与编剧导演了《青衣小吏》、《杨排风招亲》。 讲座内容:本期讲座中,主讲人将为大家介绍京剧的起源、发展,京剧的流派、机构、角色行当、剧目、声腔,以及对汉剧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 文化大使梅兰芳与梅派艺术 主讲人:秦华生 主讲人简介:秦华生,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副会长兼法人,曾任北方昆曲院副院长、北京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馆长、梅兰芳纪念馆馆长等,出版《宫廷北京》、《清代戏曲文化论》、《金元清戏曲论稿》等,主编出版了《北京戏剧通史》三卷、《清代戏曲发展史》两卷、《京剧流派艺术论》、《中国评剧发展史》、《中国古典小说艺术辞典》《中国公案武侠小说大观》、“梅兰芳研究从书”十二种二十三册,正主持编撰《京剧艺术大典》、《中国昆曲史》三卷等。 讲座内容:京剧大师梅兰芳一生从事京剧、昆曲表演,并凭借其革新精神,对舞台艺术尤其是男旦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代表作品《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已成梅派经典之作。本场讲座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秦华生先生将从梅兰芳的生平经历、京剧事业、梅派艺术特色三个方面切入来展现梅兰芳的艺术生涯。 京剧的文化品格 主讲人:傅谨 主讲人简介:傅谨,男。中国戏曲学院特聘教授,教育部文科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兼职教授;教育部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文化部艺术研究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人大复印资料•舞台艺术》顾问。主要从事中国戏剧理论与批评、现当代戏剧与美学研究。 讲座内容:京剧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丰厚文化底蕴,它自诞生起就不断吸收其它地方剧种、艺术门类之所长,经过无数艺术家的改革、创造和完善,成为了中国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被国人称为国之瑰宝。本期讲座中,主讲人从京剧的起源谈起,并指出京剧的文化品格有三,即雅俗融合、开放交融、南北交汇。 说说唱唱的艺术——中国曲艺 主讲人:蔡源莉 主讲人简介:蔡源莉,女,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副所长。长期担任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国曲艺志》总编辑部主任,组织全国曲艺志的编纂。1997年2002年两次荣获文化部颁发的“文艺集成志书编审成果”一等奖。参与了《说唱艺术简史》《中国曲艺史》《现代学术史上的俗文学》《中国曲艺通史》的撰写,著有《中国说唱》《民国曲艺史》。发表论文有《论口传心授》《试论曲艺音乐的形式美》《文化氛围与艺术创造》《清代曲艺——雅与俗的融合》等。 讲座内容:本次讲座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研究员蔡源莉老师将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从曲艺的由来、发展的脉络、表现的形式等方面为大家全面讲述曲艺这种艺术门类。 中国皮影戏的历史、现状与传承发展 主讲人:魏力群 主讲人简介:魏力群,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皮影艺术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中国画教学和皮影戏研究工作。 讲座内容:本期讲座中,魏力群老师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谈中国皮影戏的历史、现状与传承发展:一、中国皮影戏起源释疑;二、中国皮影戏的流传发展;三、中国各地皮影戏的艺术特征;四、中国皮影文化遗产的濒危现状;五、皮影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创新。 梅兰芳的艺术成就——中国京剧在海外 主讲人:梅葆玖 主讲人简介:梅葆玖,男。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梅派艺术传人,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代表作《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太真外传》、《洛神》、《西施》等。 讲座内容:梅兰芳先生是我国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他自幼刻苦学习昆曲,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化妆、服装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梅葆玖老师讲述梅兰芳大师很多人并不知晓的生平,包括他是如何去日本宣传京剧、日本歌舞伎和京剧有什么联系等。 周信芳的艺术风范与演剧理念 主讲人:黎中城 主讲人简介:黎中城,男。国家一级编剧。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和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创作研究班。从事戏曲创作及院团管理近五十年。曾任上海京剧院院长、艺术总监、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周信芳艺术研究会会长。现为上海京昆艺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信芳艺术大全》主编。 讲座内容:京剧在“梅周”并称的背景下掩盖了两者在文化性质上的明显差异,梅兰芳是古典美的化身,而周信芳是现代美的创造者。从周信芳演出的剧目上可以看出他对民族独立和个性解放的追求以及他对腐朽政治和丑恶人性的批判,而从周信芳的演剧思想与实践上可以看出他对片面形式主义京剧观的破除以及他对京剧艺术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的追求。本讲座中,黎中城老师讲解了周信芳作品的艺术特点以及周信芳对京剧做出的贡献。 昆曲在北京 主讲人:张卫东 主讲人简介:张卫东,男。国家一级演员。朱家溍入室弟子。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在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开创昆曲选修课。主论作品有《北京子弟书中的昆曲传奇》、《正宗昆曲大厦将倾》等。 讲座内容: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已然十年,讲座中,张卫东老师阐述了北京是昆曲发源地之一的缘由,讲解了昆曲在北京发展的历史,亲身教授观众演唱昆曲的技巧,使观众感受到昆曲的独有魅力。 吴门幽兰燕赵流芳 主讲人:刘宇宸 主讲人简介:刘宇宸,男。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国家二级导演。 讲座内容:昆曲,是古典戏剧文学的高品位,是古典音乐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古典戏剧表演的完美体系。从昆山腔到水磨调,从元杂剧到明传奇,从东吴水乡到燕赵大地,从宫廷内院到民间班社,昆曲走过了六百多个春秋,现如今昆曲仍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本期讲座中,刘宇宸老师将为大家详细讲述昆曲的历史、流派和现状。 新编京剧《屈原》的创作体会 主讲人:张建峰、常秋月 主讲人简介:张建峰,男。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京剧院青年老生;常秋月,女。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京剧院旦角演员。 讲座内容: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具有崇高的人格,他可以面对失败、死亡的境地而不改初衷,一个重要的支撑力量,就是他内心深处比德于君子人格的芳草鲜美的情感世界。另外,新编京剧《屈原》也受到戏迷朋友的广泛关注,它的内容和形式既体现了京剧的传统,又实践了对程式化的突破创新。本期讲座中,张建峰、常秋月两位老师将为大家详细讲解新编京剧《屈原》的创作体会。 笙的起源、发展及其乐曲赏析 主讲人:王慧中 主讲人简介:王慧中,男。1942年生于秦皇岛市。笙演奏家,中央民族乐团(前)首席笙。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讲座内容:讲座中,王慧中老师讲述了笙的起源和它的发展,以及笙对世界音乐史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并用传统笙、加键方笙、葫芦笙演奏了多首风格不同的乐曲,带领观众欣赏了一场笙的音乐盛宴。 徽戏与徽剧 主讲人:张秋蝉 主讲人简介:张秋蝉,女,安徽省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专业方向为中国古代戏曲小说,安徽省徽学学会理事。近年来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戏剧以及地域历史文化研究,发表《潘之恒结社活动考论》《岩镇潘氏宗族考索》等论文十余篇。 讲座内容:徽戏自清初正式形成以后,逐步向东、向南以及向北发展,特别是沿江而下,到了当时中国东南部的商业、文化中心扬州,则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四大徽班”进京,把徽戏的发展又推向了一个高峰,徽戏进入了全盛时期,成为北京剧坛的主流。徽戏的舞台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动作性强,第二武艺突出,第三讲究排场。本期讲座中,张秋蝉老师将为大家详细讲解徽戏与徽剧。
【
本馆动态
】「新语听书」《柳林风声》妙趣横生的温暖童话
2022-02-12 17:41:55
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一生的经历,与常人无异。但他最闪耀的经历,就是这本叫《柳林风声》的童话。这部活泼且朴实的作品,正像初夏时节,那吹过柳树林的一阵微风,是深沉父爱的见证,同时也是关于家园的绝美童话,让心灵在无尽幻想中获得自由。 领略绅士们的友谊 “河鼠与鼹鼠你过我往的经历”,“獾以‘我到书房去处理点事儿’之名,礼貌的名正言顺的舒舒服服把脚搭在椅子上继续深睡”,还有“小田鼠们的圣诞夜歌唱”,连蟾蜍都做出过“彬彬有礼”的发言!不难发现,《柳林风声》真是在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一股英国绅士的派头。 沉醉于自然情怀之中 童话的开端,小鼹鼠打扫房间,各种动物在草地上打滚,为春天欢呼还历历在目。一直写到鼹鼠冬日回到落寞的家,听邻居小老鼠们的圣诞唱诗,享受找到的美食美酒。 那河水的流淌,柳叶的轻摆,还有在这期间起于忙碌而又终于平静的动物们,经历了几个春去冬来的循环,在这其中沉醉的理由,大概就是这份挥之不去的自然情怀吧。 努力而又释然的美好 格雷厄姆的文字娴静、优雅,堪称优美童话的典范。作为英国儿童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柳林风声》也是J.K.罗琳十分喜欢的文学作品,在她的一系列作品中,也以同样的拟人手法描绘了各种神奇动物,赫奇帕奇学院的象征獾还有书里憨厚老实的獾先生的影子。 正如有人描述《柳林风声》的那样,“这本书的文字和绘画是绿色与金色的结合,就像在秋天里回忆夏天的美好”。事不宜迟,快来听听这本让孩童欢笑、让成人回味的童话吧!
【
本馆动态
】柳州市图书馆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
2022-02-09 18:46:41
各位读者: 近期国内多地出现新冠肺炎疫情阳性病例,疫情形势严峻复杂,防控压力持续增大。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结合本馆实际,即日起我馆将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措施。现通告如下: 一、入馆程序 (一)柳州市图书馆正门为本馆读者唯一进出通道,实行“三码”联查(行程卡、健康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记录)、扫码出入、佩戴口罩、体温测量、保持间距等措施。 (二)近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或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或直辖市的街道、或有本土疫情发生地所在设区市或直辖市城区旅居史的来(返)柳人员暂缓入馆。 (三)读者入馆前须主动扫码并向工作人员出示“三码”(不宜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人员须出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证明》)。使用智能移动设备不便的老年人、儿童以及因禁忌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人员,须填写《柳州市图书馆进馆人员信息登记表》。 二、限流入馆 全馆瞬时接待读者总量上限为800人。馆内各阅览室均有瞬时接待读者量上限要求,在达到限额时请听从工作人员安排,在馆外、室外排队等候。 三、防护要求 进馆读者请全程正确佩戴口罩,听从工作人员安排或根据导引标识,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聚集,减少在馆逗留时间。进馆读者一旦出现不适,请第一时间告知工作人员。 我馆将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和开放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服务措施和服务范围,敬请各位读者通过柳州市图书馆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了解最新动态。 特殊时期,感谢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共4,820条记录 当前页次229/482页
首页
上一页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下一页
末页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77号 | 联系电话:0772-2822404
桂公安网备案45020502000036号
桂ICP备05010859号-2
今日访问量:10232 总访问量:18958360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门户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