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柳图概况
本馆简介
部门设置
布局图片
馆史略览
使命愿景
图书馆章程
服务指南
办证须知
开放时间
借阅规则
处理办法
志愿者服务
数字资源
试用资源
地方文献
柳图学会
学会简介
学会园地
学会会刊
党建园地
馆长信箱
首页
柳图概况
柳图概况
本馆简介
部门设置
布局图片
馆史略览
使命愿景
图书馆章程
服务指南
服务指南
办证须知
开放时间
借阅规则
处理办法
志愿者服务
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
试用资源
地方文献
柳图学会
柳图学会
学会简介
学会园地
学会会刊
党建园地
馆长信箱
书香龙城
书香龙城
在线展览
线上讲座
钟书阁
读书征文
微书评
服务数据
服务数据
工作计划
历年年报
借阅排行
共享工程
共享工程
共享工程简介
共享工程国家中心
数据类型
新闻(4,820)
图书(781)
图片(57)
视频(1)
捐赠(2,698)
首页
-
站内搜索
全部
新闻
图书
图片
视频
图书推荐
找到相关的信息
4,820
条,用时
0.115
秒
【
布局图片
】柳州图书馆服务区平面、楼层示意图
2018-02-09 11:48:58
柳州图书馆柳东馆导览图:ldmap.lzlib.org.cn
【
读书征文
】读好书 讲真话--2017年图书馆读书征文(一等奖)
2018-01-30 10:41:16
读好书 讲真话 单位图书室管理员三番五次征求大家的意见,让推荐一些书目充实到图书室中。目前的图书室书目分类配置上还不够科学合理,学术类的哲学、历史、国学、政治、传记占了绝大部分,技术类管理类书籍杂间,中华国粹、外邦经典、当代作家文集不多,无名小卒之作、影视剧之类倒不少,虽看起来大而全,但真正可借之书少而又少,到图书室光临的员工实在不多。 倒不是说这些书都不能读,而是这些书有没有让人借回家沉下心来安静阅读的欲望?读了这些书,能获得什么样的裨益?要知道,限于时间、文化底蕴、求知欲望、兴趣爱好的各种不同,我们很多员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会再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那些生僻、深奥难懂的,与自己工作生活没有太大关联或让人提不起兴趣的书籍,那么我们应该准备什么样的书来供大家选择呢? 先分析一下目前国人普遍的精神状态,如果仅用一个词来描述,我认为“浮躁”是最适合不过了。很早之前贾平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浮躁》就已经说出了这个时代的症候。这种普遍浮躁的心态至今仍然非常突出的表现在精神文化生活中,反映在缺乏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视上。现实生活中,在物质至上的思潮冲击下,有多少个地方还能安放一张书桌?还有多少人能安心坐在冷板凳上孜孜不倦的思考和探索精神文化的内涵和真理?又有多少人在乎心灵的宁静与安详?人们将更多的钱财、更大的权利、更宽的房子、更好的车子作为心中至高无上的追求,热衷于使用的是“资源”、“成本”、“投入”、“回扣”、“收益”、“交易”、“价位”等等这类与资本运营相关的话语,关心的是投入的规模和产出的效益。如今,我们还能找得到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柯德这样的人物吗?他之所以挺着长茅向全世界挑战,为的是实现自己的人文理想,也即恢复骑士时代的生活方式。尽管这种生活方式已经OUT了,但他仍不失为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人;同样的,也再难找到法国小说家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这样的人物,当她以爱玛的身份生活在修道院中时,始终保持着她对爱情生活的一种理想化的憧憬,而现在很多青年女性因现实生活所迫,不得不把“产权房加汽车和高收入”作为理想婚姻的最高境界,以“高富帅”作为择偶标准,宁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尾笑,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精神上的可悲? 再看一看目前充斥影视、网络、图书市场的文化产物有哪些?满目可见的是以政治斗争、玩弄权谋来说事的历史泡沫,例如历史上强权雄霸的皇帝如何驾驭大臣,精明睿智的大臣如何得到君主的赏识,居心叵测的大臣之间如何相互倾轧,与君王同打江山的重臣又如何运筹帷幄、功成身退,等等,总之,为了达到目的,完全可以不择手段,甚至把“厚黑学”、“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都用到政治斗争的实践中去。其实,红火一时的央视“百家讲坛”虽不乏持真知灼见的学者,但仍有不少讲者注意的和宣讲的正是这种政治上的投机巧权术,恰恰很多听众对此全盘接受且赞叹不已,从市场上有一阵卖得十分火爆的《百家讲坛》系列丛书可见一斑。 还有就是到处充满了窥探隐私的热情。那些接连不断红火热播的穿越剧,无一不是皇帝宠妃、王候重臣、公子哥儿的纠缠不清的私生活。那些历史剧、穿越小说,津津乐道于后宫、后院中;甚至胡编乱造,以此附和相当一部分读者“窥探隐私”的“猎奇”心态。更有一些涉及“性和暴力的配料”穿插在历史剧和历史小说中的情节中,无不迎合读者或观众的某些趣味,以提高点击率和收视率,提高票房价值。而真正的,对国家国人生存发展有着重要借鉴意义的历史实事,因为牵扯到一些复杂的人事关系,而被人们以普遍的厌倦情绪推到边缘化,被小心翼翼的对待,如履薄冰,避之不及。反之,在市场的负面因素引导下,票房价值高于一切,成了检验一切的标准,于是迎合大众的历史泡沫便大受青睐,横扫天下。这样的文化氛围,你让国人如何去选择? 置身于这种平庸而又媚俗的氛围,我们决不应该心甘情愿的成为这种拙劣氛围的奴仆,而应该以冷静的、清醒的、批判的眼光去分析它,审视它,超越它,如此方能让真正的符合时代精神的文化占据重要的精神文化市场。窃以为,建立一种纯净而高尚的精神疆界,读好书,好好读书,无疑是最好的途径。我将这个途径归纳为:爱读书是前提,欣赏美是目标,会挑书是过程,读好书是必然。 如果你要问怎么读好书的话,我认为从字义上去理解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怎么读“好书”。这一个问题当然是如何选择好书的问题。首先要取决于你自己的爱好。什么是好书?个人认为,好的书是那种能够将我们带到那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并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你的思考能力乃至言谈举止。其实很多书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每类书里也都有它的精华,你阅读多了自己爱好的书自然能够感觉出什么是好书,值得一读再读;至于非爱好类的好书,也必须要让自己读一些,这些书就是素日所说的名著、经典。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代表的四大名著自不必说,尤其是《红楼梦》,众人皆知,这是一本盖世奇书,它吸纳了中国古代文学各种形式:诗、词、歌、赋,调动了中华文化方方面面:建筑、园林、绘画、美食,用来写人物,讲故事……不是仅读一遍就能读懂读透的,只有自己反复通过琢磨、分享、体验、学习、感悟的这一过程,才知道其中的妙处。 还有,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如果听从“大家”的指点,我们可以避免浪费时间走很多读书的弯路。毛主席曾说:“中国小说写社会历史的只有三部,即《红楼梦》、《聊斋志异》、《金瓶梅》,称得上经典。这三部作品深刻的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及各种社会矛盾,塑造了不朽的人物形象,有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中国美学家朱光潜也说过:一定要读几部经典,哪怕是一部!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真知灼见,厚积薄发。有时想几天想不明白的学问,他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让人茅塞顿开!但读他的中国哲学史,没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素养是根本就读不懂也读不了的,如我等还达不到真正能读懂读通的高度。鲁迅的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视角,他说的是文学,可分明说的又是历史,而这历史别人仿佛视而不见,他却注意到了。还有胡适的《我的母亲》,拉家常似的娓娓道来,以为他在说母亲的故事,读到后来才知道他谈的是哲学。这些都是“大家”,他们因何成为“大家”?最重要的是有他们自己独特的真知灼见,而不是炒别人的旧饭剩饭。 还有,鸿篇巨著《安娜卡列尼娜》、《红与黑》、《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等等也是必读之物,这些名著反映的是典型的经过提炼的人生世界,通过创造各种逼真的情境——让读者可以融入其中的情境,让读者身临其境地获得各种人生体验,促进对人生的思考,从而得到对世界对人生的领悟。通读几部这样的不朽之作你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这些书会被公认为经典的传世作品。世界文学名著是值得反复阅读,反复回味的。各个人生阶段都可以读,当然少年时代是未必能读出在到达一定年龄,有过一定阅历时所能读出的和领悟到的味道、感觉、体验、体味、感悟和思考。 阅读名著也是一个从中获得力量、获得智慧的过程。很多读书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由于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把握能力的限制,很难持续的进行阅读,很容易遭遇阅读的瓶颈而失去进一步阅读的兴趣。碰到这个时期,我的解决办法是,先把书放一放,在放的过程中,在脑子里回放前期所读章节,理清小说千丝万缕的线路,等将之前的阅读理解消化完毕,再在想阅读的时候重新拿起,经过前面一段时间的沉淀和理解,产生了积淀,之前因阅读上遇到困难而产生的厌倦情绪得到了缓解,兴趣来了,思路顺畅了,再阅读下去就容易了。长此以往坚持下来,在文化层面、思维层面、心理层面就有了一些变化和增长,耐性也有了进步。 另一个就是怎么“读好”书的问题。尽量多看书是很重要的,不过,这书最好是你感兴趣的,是自己愿意看的,而不要抱着太明显的目的性去读它。林语堂先生说:“就读书的目的,苏东坡的朋友黄庭坚 ‘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话最妙。”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个人读书的目的最重要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如果一味的想要改进心智的话,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殆尽了。比如你对自己说:“我今天非要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不可,”然后强迫自己用一个晚上时间去读《哈姆雷特》,读毕你肯定会像由一个噩梦醒转,晕晕沉沉,除了可以说你已经“读”过《哈姆雷特》之外,并没有得到什么益处。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强读过后,时间浪费了,却如水过鸭背,不如所云,毫无所得。在弄清是因为自己没有摆正目的的原因后,在有些类型的书我看不进去时,就不勉强自己了。 因此,对读书,你必须摆正目的,静下心来,慢慢的读,觉得对自己的思想有启悟的更要反复的读,同时能持之以恒的边读边做读书笔记更是事半功倍,读书最讲两个字:恒心。我觉得读书这种事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和恒心,而且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另外,书看多了,知道的东西多了,表达也会逐渐精确。不管什么书,只要是你感兴趣的,都可以看,时日多了潜移默化,慢慢的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会有所提高,而且扩大了阅读面,无论对加强修养还是提高辨别事物能力都有好处。有的人一段时间看了什么书,这段时间说话的味都会跟书里的一样有明显的表现。于我来说,我每看一本书只要是知道了一条以前自己所不知道的内容和知识就没有白看,这个书,你也就“读好”了。 那么读好书,又如何与讲真话扯到一起了呢?这也是由刚才所说那些没有营养价值的读物想到的。这些读物,严重的扭曲历史事实,将人们的思想向急功近利,谋权勾结,贪色纠结去引导,你看不到事物的真相,只会越来越辨不明是非,从而陷于一片混沌之中。什么是说真话?所谓“讲真话”也就是直截了当地说出真相,即让事情按本来面貌显现出来。正如巴金所说:“自己想什么就讲什么,怎么想就怎么说——这就是说真话。”乍看起来,说真话是很容易的,我们似乎可以轻易的就能做到这一点。然而生活经验往往会纠正我们这种浮浅的看法。凡是读过安徒生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的人都会发现,讲真话是多么困难啊!这个故事意味深长之处不在于那个小孩不顾人们对皇帝新装的一片赞美而直接道出了真相:“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而在于那些大臣和老百姓明明知道皇帝什么也没有穿,却因害怕自己被视为蠢人而说了假话,甚至连皇帝本人也是如此。这里发人深省的是:小孩子因为缺乏成熟的理性才说真话,而大人则因为理性成熟才说假话。多么可怕的颠倒,不讲真话竟然成了理性成熟的代言! 巴金是一个讲真话的身体力行者,他感慨:讲真话是不容易的,可是更难做到的是不讲假话。他在《卖真货》一文中这样写:“我听人讲话,常常看他的动作,揣摩他的心思,回忆他以前讲过的话,再把它们同他现在讲的连起来,我便得出了结论:假话多于真话。老实说,从人们的嘴里,从电台的播音,从报刊的报道,从到处的广告,还有,还有……我一直在怀疑究竟有多少真话!”上海的另一位文化人顾准也在他的《商城日记》中痛心疾首的写道:“公开说谎,已成风气。” 虽然巴金和顾准说的是过去的一个时代,然而在当今时代,讲真话就变得那么容易和轻松了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事实上,讲假话,办假事,阳奉阴违的幽灵仍然游荡在我们身边,仍在毒害着我们左摇右摆的头脑。 解决这个问题不容易,如何把从小众到大众都塑造出一个良好的性格、品质、学识、修养,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我们评价一个人,常用“听其言,知其心,见其行”来判断,也既“外有大德之人,内必有大道。内有大道之人,外必显大德”。孔子说:“不知言,不知其人”,可见孔子也是十分推崇听言知人的。而“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大家唯有多读书,读好书,常以书为伴,久而久之,必会形成一个让人敢于说真话,愿意说真话的良好的人文和社会氛围。
【
读书征文
】读《布衣壶宗顾景舟传》--2017年图书馆读书征文(二等奖)
2018-01-30 10:33:55
一壶乾坤日月长,冰心映彻风骨朗 ——读《布衣壶宗顾景舟传》 静静停泊在市工业博物馆的绿皮火车书吧,车窗闪烁的灯光刺破了初冬的黑夜,四周阒寂,空气中有淡淡的羊蹄甲花香,我登入书吧,迎面的小书柜上静立着一本厚厚的《布衣壶宗顾景舟传》,随手翻开,跳出几行文字——“紫砂壶并不是被用来供养的。它只是滔滔人世的一件饮茶之器,如果肯给它一张干净的茶桌,它就会显得仪态静雅,饱浸茶汤之后,它会泛出恬淡幽光、溢出清雅茗香。”我心念一动,这描述多么契合这列绿皮火车呀,它本是滔滔人世的运载工具,如果肯给它一张干净的书桌,就会显得仪态静雅,饱浸书香之后,它就会泛出恬淡幽光、溢出清雅之气。再转念,人也是如此呀,坐在明净的书桌旁,就会显得仪态静雅,饱浸书香之后,就会呈现清雅的气质。 一把紫砂壶到底藏着多少学问,值得一个人倾注一生的光阴和心血孜孜不倦地埋头苦研,而这个人又有多少故事,需要用350万字来款款书写他与壶相伴的历程。我坐在24小时不打烊的书吧,一页一页翻动的书仿佛缓缓行驶的火车,一幕一幕的风景映入眼中,而书吧仿佛是停驻的小站,陪伴我度过一段静穆的时光。夜已深,窗外一轮明月高悬,心头意犹未尽。 第二天一大早,记挂着未读完的书籍,我又来到火车书吧,映照着一窗阳光,捧卷悦读。这书吧的小天地自有日月长。 紫砂壶的乾坤也沉淀日月光芒包容万象。“紫砂矿石堪比金,遇水,则渐化而润;木,砂器制作之工具;土则壶之根本;火,冶陶之魂也;其暗合五行六爻,一壶可释乾坤。”这是从物性来说,决定壶之品质的还在于“人性”,制壶时,艺人的心性、气质、精神状态、艺术感觉会毫无保留地融入壶中。 壶艺泰斗、紫砂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顾景舟(1915-1996),江苏宜兴上袁村人,得天慧,痴迷壶,倾注一生的精气神于壶,文士风骨为其神,天光地气为其韵,其研制的紫砂壶屡创天价,而他两袖清风,千山独行。 藉一壶而练心,这是我读完此书得到的最深切的感悟,认真生活的人其实是在修行,每个人都会有凭借自己有缘的事物来入手修练自己的品性和人生。 遍布柳州大街小巷的石雕作品中,有不少出自民间雕刻大师谭凤能之手,他醉心于雕刻20多年,用一双肉手与顽石碰撞,千锤百炼完成柳侯祠东碑廊名人题词碑刻,柳州博物馆、园博园、广西科技大学大门以及滨江沿路的石刻等众多作品。站在市博物馆收藏的荔子碑前,我不由感慨,这一幅约150字的石碑文竟耗费了他半年的光阴,一笔一划一锤一凿,需要手起锤落的雄力,坚如磐石的毅力,铁棒磨成针的耐力,让每一字纤毫毕现地浮现在石面上,他倾注自己的精气神把一块顽石变成了艺术珍品。他藉用坚石完成对自己品性的锤炼。 我藉着文字来修行,写作和阅读让生活从模糊走向清晰,从凌乱变成条理,寻常呈现诗意,让思想一步步走向敞亮的高处。每当我一个一个排列文字的方阵时,浮现的类似情景有:老妈一针一线的缝纫衣服,水泥匠一砖一泥地铺墙,老中医一针一艾的治疗,还有小蜜蜂一花一枝的采蜜,石匠一点一滴地雕琢石料……过程都是如此琐碎、精细、坚定而执着。无数个晨钟暮鼓,细碎敲打键盘码字的声音就是我的脚步声,细碎而清晰地留下了光阴的痕迹,并一直往前指引我未来的宽广和光明。 任何学问钻研到极致都可接近于道,道接近真,真是善的,善的才是美的。 文字的优美后面,藏着善,善是真,真是道,道会于心。 (邓静 ,柳州市中山中路9号风情港4单元19-4号 邮编545001 电话18007723996)
【
读书征文
】书缘●书香●书力--2017年图书馆读书征文(二等奖)
2018-01-30 10:30:54
书缘●书香●书力 夏夜,骤然下起一场大雨,雨停推开窗,一股带有泥土清香的气味扑面而来。只见树叶在路灯下轻摆,发出“沙沙”的声响,清凉的新鲜空气驱走了连日的闷热,给人们增添了几分凉意。 晚八点正,我准时坐在窗边的电话机旁,准备接听祖国各地打来的热线电话,倾听话友们心中的困惑和烦恼,进行解疑释惑,用亲身成长的经历和乐观向善向上的思想尽力去启迪和感染他们,帮助话友们解开心结,走出困境。 “您好,这是‘袁茵热线’,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 电话铃声响起,我拿起话筒热情的询问道。意外的是电话那头没有任何回声,接连几次的询问都未得到响应,就在我正准备放下话筒的瞬间,电话里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袁茵姐,我是玲玲。刚才你一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一直没听到回话对吗?这电话是我的邻居小马哥打的,他是聋哑人,不能亲口问候你、和你交谈,只能通过我这座‘桥’的连接,给你们进行沟通。” “哦,是这样啊!” 说起玲玲,我们可是老朋友。她是四川广元的一位残疾人,家里只有相依为命的年迈双亲,朋友也寥寥无几。从我们认识至今,每个月都有电话联系,相互间讲讲自己的近况,像姐妹一样相互帮助,分享快乐、分担痛苦。 一次谈心,她向我透露自己特别爱文学,第二天我就把自己出版的整套小说邮寄给她,还特意随书附上了一封信,将自己十多年来坚持创作的艰苦经历和感恩心情写下来。信中有段话是这样写的:“行动的不便,反复的誊写,过程的寂寞和挫折令我在放弃和坚守中摇摆,是父母的爱、兄长的情和朋友的帮助化作春雨,滋润我的心,更为重要的是自己那份对文学难以割舍的情怀让我一次次从失败中站起来,成功出版了十四部中长篇小说。” 当玲玲意外收到这份沉甸甸的礼物时,她孤独的世界里激起了一朵朵快乐和温馨的浪花,即使在2008年“5.12”特大地震中失去了家园,玲玲也始终保持着坚强和乐观,用她的话来说是,“我能走能跳,残疾程度比较轻,袁茵姐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坐在轮椅上坚守工作,业余时间还不断写作,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坚强起来?” “袁茵姐,我把你的小说连同你的信都给小马哥看了,他很佩服你!”玲玲的话让我心中萌发出细微入髓的亲切感,同时也对小马拨打热线电话的用意产生了强烈的好奇:究竟是何原因促使他这么做呢? 原来小马和玲玲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两家是邻居,感情自然好,每次小马外出,玲玲总会放下手里的活儿,陪在他身边充当翻译。随着年龄的增长,小马的顾虑逐渐增多,为了不给玲玲添麻烦,他突然“变”得不爱出门,整天呆在家里看电视,因为生活圈子小、内容又单调,时间一长,自卑感自然越来越重。 面对这种情形,玲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次劝说都没有收到效果。一天,玲玲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了我的故事,她觉得我虽然是位轮椅青年,但神态却那么淡定自信,不仅完成了大学本科学业,还开通爱心热线,每天晚上义务为社会服务,帮助了很多人。第二天,玲玲把小马拉到电视机前和她一起看我的访谈节目重播,小马也被我的乐观和善良感动了。 “小马哥是个聪明人,学东西很快,又特别喜欢看书,他心地善良,就是缺乏自信,总把自己看成是亲友的包袱。看完你的小说后,我又找来一些励志书给他看,他才开始相信残疾人也能生活得很好,甚至可以去帮助健全人。地震发生以后,小马哥一直忙着帮助村里人救灾、重建家园,用行动感动了周围的乡亲们。如今我们都已经住进了新房子,小马哥近日还免费得了个助听器,他特别高兴,说一定要给你打电话,想听听你的声音,亲身感受你的自信和乐观。” 玲玲说到这儿,声音中掺杂了几分喜悦和感激。 当听筒再次交到小马手中时,我深深懂得自己此时此刻不是用语言和这位特殊的话友沟通,而是用心去感受另一颗受了伤却愿意努力坚强的心。我更懂得,这些特殊的话友,他(她)们是砖缝中顽强生长的小草,立根深土中。生活告诉了他(她)们,泥泞路上才能留下坚定者的脚步。 “小马,你好!我是袁茵,今晚很高兴认识你。听了玲玲的介绍,知道你自从有了好书的滋养,消除了寂寞,获得了前行的动力和希望,我特别为你在地震后表现出来的勇气和乐观感到骄傲,你助人为乐的行动不仅是残障人身体极限的展现,更是残障人意志力极限的超越,让大家从废墟中感悟到了阳光的灿烂,大地的温暖,生命的珍贵,人性的善美,从而珍惜时光,把握未来,好好的、努力的让自己活得更精彩……” 电话那头再次没有回音,不一会儿才传来三下轻敲听筒的“嗒嗒嗒”声,这声音是一位聋哑朋友正在吹响着与命运抗争的号角,在残障人的队伍中又增加了一位爱读书的勇者。 窗外的风雨又开始了新一轮兼程,我的心却仿佛被暖阳拥抱着,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庆幸自己赠书的行为帮助了两位特殊的话友,正是这些身体不健全的读书者,他们在人生路上艰难地跋涉着,用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尺,增添了一段既阳光又温馨的记忆,写下了自己的未来和梦想。
共4,820条记录 当前页次473/482页
首页
上一页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下一页
末页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77号 | 联系电话:0772-2822404
桂公安网备案45020502000036号
桂ICP备05010859号-2
今日访问量:3236 总访问量:18911415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门户
抖音